TRAIN-2: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 +/-蒽环类新辅助治疗3年随访结果
TRAIN-2 III期临床研究是第一项评估无蒽环类化疗联合PH双靶用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初步结果已证实:蒽环类/无蒽环类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呈现相似获益(pCR为67% vs. 68%, p = 0.75),本次ASCO报道3年随访结果,包括EFS,OS和安全性。
438例患者被随机分至FECT-PTC-Ptz组(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卡铂+HP)和PTC-Ptz组(紫杉醇、卡铂+HP)。中位随访49个月:
FECT-PTC-Ptz组的3年EFS率为92.7%(95%CI 88.3-96.2),而PTC-Ptz组为93.5%(95%CI 90.4-96.6)。FECT-PTC-Ptz组的3年OS率为97.7%(95%CI 95.7-99.7),PTC-Ptz组为98.2%(95%CI 96.4-100)。与接受PTC-Ptz的患者相比,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患者LVEF值比基线降低了≥10%和LVEF值<50%更为常见(8% vs. 3%, p = 0.044)。
TRAIN-2研究3年随访结果提示含PH双靶联合蒽环或无蒽环新辅助方案疗效相当,但含蒽环方案的心脏毒性相对更大。因此所有II-III期乳腺癌患者均可考虑采用PH双靶联合卡铂-紫杉的新辅助疗法。
KAITLIN研究初步分析:T-DM1+帕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高危患者的探索
HER2阳性EBC的标准治疗是化疗加1年抗HER2靶向治疗。KAITLIN研究旨在探索通过T-DM1替代紫杉和曲妥珠单抗(H)来提高疗效并降低毒性,是一项III期随机开放标签研究,纳入1846例HER2阳性早期患者,术后9周内,按照1:1比例随机纳入T-DM1组[AC-KP]或紫杉醇组(AC-THP)。主要终点是淋巴结阳性和ITT人群的iDFS。次要终点包括OS,PRO和安全性。
KAITLIN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AC-KP相较AC-THP的IDFS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两组3年 IDFS分别为AC-KP组92.7%,AC-THP组94.1%,ITT人群中分别为93.1%和94.2%,但这在高危患者中的IDFS率已经非常高了。AC-THP和AC-KP的3级不良事件(AEs)(55.4% vs 51.8%)和严重不良事件(SAEs)(23.3% vs 21.4%)发生率相似。患者报告结局中AC-KP组更优。
进一步验证:PH双靶联合化疗仍是HER2阳性早期高危患者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PH双靶联合内分泌治疗用于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研究:WSG-TP-II研究首次疗效数据公布
WSG-TP-II研究是首个在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对比PH双靶(帕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vs联合内分泌治疗的前瞻性研究。20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12周PH双靶+标准内分泌治疗(n=100)或PH双靶+紫杉醇周疗(n=107)。主要终点为12周时的pCR(ypT0/is/ypN0),次要终点包含安全性终点,DFS/OS,转化性研究指标,Qol。结果显示联合内分泌治疗组pCR率23.96%(95% CI: 16-34%),联合紫杉醇治疗组pCR率56.86%(95% CI: 47-67%),OR值0.24,95% CI: 0-0.46,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ER2 IHC3+与pCR显著相关。两组治疗耐受性均良好,联合紫杉醇治疗组发生13例SAE,联合内分泌治疗组发生9例SAE。PAM50及Qol分析正在进行中。
PHERGain研究:通过FDG-PET/CT代谢反应调整治疗策略可使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需辅助化疗
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HP)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EBC中获益明显。通过18F-FDG-PET/CT(PET)评估新辅助HP的早期代谢反应,可能指导化疗降级。
PHERGain研究共纳入376例患者。其中队列A和队列B 1:4随机。新辅助阶段队列A给予6个周期TCHP,队列B中2个周期PH±ET后根据PET评估结果,若为反应组继续原方案6周期,否则改TCHP*6周期。研究主要终点是队列B中PET反应组的pCR率及队列B的3年IDFS率。
队列B中PET反应组的pCR率37.9%,非反应组的pCR率25.9%。队列A的pCR率57.7%,PET反应组的pCR率65.6%,非反应组pCR率10%。
新辅助阶段的3-4级AEs在队列A和队列B反应组中分别为58.8%和3.1%。PET反应组接受HP±ET可以达到近40%的pCR率,无化疗方案安全性更高,等待长期随访结果。
中国之声: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EC-TH方案 VS. TCH方案,TCH更胜一筹
新辅助TCH方案对比EC-TH方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neoCARH研究
BCIRG-006研究随访结果显示在可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辅助治疗TCH方案对比AC-TH方案10年DFS和OS相似,但是毒性更低。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头对头对比EC-TH方案和TCH方案的新辅助研究。neoCARH 研究旨在比较TCH和EC-TH新辅助治疗可手术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14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EC-TH组或TCH组。主要研究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率(ypT0/is ypN0)。EC-TH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8.5% (25/65, 95% CI 26.6–50.2) ,TCH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6.1%(37/66,95% CI44.1–68.0),p=0.044。EC-TH组保乳率为23.1%(15 /65),TCH组保乳率为31.8% (21/66) ,两组间保乳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262。
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TCH方案可能优于EC-TH方案,期待长期随访来验证本结果。
新辅助non-pCR患者接受T-DM1治疗结局与生物标志物相关性探索
KATHERINE研究:T-DM1治疗non-pCR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结局
KATHERINE研究已证实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患者接受T-DM1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在所有的生物标志物亚组中T-DM1较H的IDFS获益一致。
1363名患者(91.7%)为PIK3CA突变。T-DM1的iDFS获益与PIK3CA突变状态无关(突变:HR 0.54;95%CI 0.23-0.90;非突变:HR 0.48;95%CI 0.35-0.65)。
HER2表达高在H组与预后差相关(HR 2.02;95%CI 1.32-3.11),而在T-DM1组中则无相关性(HR 1.01;95%CI 0.56-1.83),提示与耐药机制相关,而T-DM1可能克服耐药。PD-L1表达高在H组与预后好相关(HR 0.66;95%CI 0.44-1.00),但在T-DM1组中无相关性(HR 1.05;95%CI 0.59-1.87)。
放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未显著降低导管原位癌术后同侧肿瘤复发风险
NSABP B-43:原位导管癌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对比放疗,曲妥珠单抗联合放疗的初期结果
NSABP B-43 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在DCIS患者中,与RT相比,T+RT预防同侧乳腺癌、同侧皮肤癌或同侧DCIS复发(IBTR)的疗效。中位随访时间为79.2个月,1965例患者完成RT:RT组为988例(98.3%),RT+T组为977例(98.1%)。
共发生114例IBTR事件:RT组中63例,RT+T组中51例(HR=0.81,95%CI:0.56-1.17,p=0.26)。38例是浸润性的:RT组为18例,RT+T组为20例(HR=1.11,95%CI:0.59-2.10,p=0.74)。76例为DCIS:RT组为45例,RT+T组为31例(HR=0.68,95%CI:0.43-1.08,p=0.10)。
较RT组,RT+T组将IBTR率降低19%,无统计学差异,并未达到将IBTR率降低36%的预设目标。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吡咯替尼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PHOEBE: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疗效优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
吡咯替尼是靶向HER1、HER2、HER4的不可逆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II期PHOEBE研究入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和/或蒽环,针对转移性疾病至多2线化疗,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吡咯替尼+卡培他滨(n=134)或拉帕替尼+卡培他滨(n=133),主要终点PFS。
基线特征中吡咯替尼组既往晚期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59%,新/辅助56%,两者均有 14.9%,对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37例(耐药定义为辅助曲妥珠单抗6个月内复发和/或晚期曲妥珠单抗3个月内进展)占27.6%,敏感患者72.4%。卡培他滨组既往晚期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占比更高,约67.4%。
吡咯替尼组中位PFS较拉帕替尼组显著延长(12.5 vs. 6.8个月;HR 0.39 [95% CI 0.27–0.56]; 统计检验:P<0.0001)。研究者评估PFS分别为11个月vs. 5.6个月。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中,吡咯替尼组亦显示PFS获益(12.5 vs 6.9个月;HR 0.60 [95% CI 0.29—1.21])。OS还未达到。≥3级AEs两组发生率分别为57.5%和34.1%,≥3级腹泻发生率30.6% vs. 8.3%, 严重的治疗相关AE分别为6%和1.5%。
HER2阳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初探:免疫治疗联合T-DM1
帕博利珠单抗加T-DM1治疗转移性 HER2+ MBC 的 Ib 期研究
T-DM1是HER2阳性乳腺癌标准二线方案,HER2阳性乳腺癌也含有高水平的免疫浸润,免疫活性水平与预后相关。一项Ib期研究探索了T-DM1加帕博利珠单抗在后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未接受过T-DM1治疗,MBC接受过≥1次治疗或在辅助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共纳入20名患者(中位年龄:5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紫杉烷和帕妥珠单抗 治疗。在6例患者中进行剂量探索,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在14例有基线活检结果的患者中确定II期试验推荐剂量(RP2D),RP2D为T-DM1(3.6mg/kg,每三周一次)和帕博利珠单抗(200mg, 每三周一次)。T-DM1加帕博利珠单抗安全可耐受,并显示出临床活性,ORR 20%,CBR50%。可进一步探索免疫相关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患者如果有用药需求请咨询康必行医学顾问:4006-130-650 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更多用药详情请访问 帕妥珠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