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5版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称《指南》)数据,中国丙肝病毒(HCV)感染者人数约为1000万,其中250万急需接受治疗。但HCV可在人体内潜伏长达10~20年,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待出现肝硬化、肝腹水等症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业内专家都希望丙肝患者能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阻止丙肝-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直至死亡这一过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长期生存率。
然而,此前中国丙肝的标准治疗即P/R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虽然可用于所有基因型HCV现症感染且无禁忌症的患者,却有疗程长(平均需要1年)、禁忌症多(有精神性疾病、血液疾病、失代偿性丙肝肝硬化患者等禁用)、应答率低(基因1型患者约8%无效+15%治疗后复发)、副作用大等弊端,在助力丙肝患者治疗方面稍显不足。近年来,国际上针对丙肝直接抗病毒(DAA)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AA类药物的问世,将丙肝的整体治愈率提高到了90%以上。因此,尽管国内尚未上市,2015年修订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将DAA类药物作为丙肝治疗措施进行推荐。
目前,国内治疗丙肝建议选用靶向药物海外就医推出的吉三代仿制药方案,数周口服药就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