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
硼替佐米是一种N-保护的二肽,可以写成Pyz-Phe-boroLeu,它代表吡嗪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用硼酸代替羧酸。肽被写在N-末端到C-末端,这里使用这种惯例,即使“C-末端”是硼酸而不是羧酸。
机制
硼替佐米中的硼原子以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26S蛋白酶体的催化位点。在正常细胞中,蛋白酶体通过降解泛素化蛋白质来调节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并且还清洁细胞中异常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临床和临床前数据支持维持骨髓瘤细胞的永生表型,并且细胞培养和异种移植物数据支持实体肿瘤癌症中的类似功能。虽然可能涉及多种机制,但蛋白酶体抑制可以防止促凋亡因子的降解,从而引发肿瘤细胞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最近,发现硼替佐米引起蛋白酶体产生的细胞内肽水平的快速和显着变化。已经显示一些细胞内肽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硼替佐米对细胞内肽水平的影响可能有助于药物的生物学和/或副作用。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皮下给药后,血浆峰值水平为~25-50nM,并且该峰值持续1-2小时。静脉注射后,血浆峰值水平约为500 nM,但仅持续约5分钟,之后药物分布到组织时水平迅速下降(分布容积约为500 L)。两种途径均提供相同的药物暴露和通常相当的治疗功效。消除半衰期为9-15小时,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清除。
通过测量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蛋白酶体抑制来测量药效学。与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大多数其他癌细胞系相比,骨髓瘤细胞系和套细胞细胞系对蛋白酶体抑制的敏感性要大得多。如患者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硼替佐米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pt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