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药2009年7月在欧盟上市。2010年1月25日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2011年4月13日获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2011年10月9日正式在中国上市。2017年批准进入国家医保。
与传统糖尿病治疗药物相比有多种优势
用药方便:每天只需用药一次,且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给药,不受用餐时间限制,最大程度的方便了患者用药。
智能降血糖:GLP-1是肠道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它能够根据体内葡萄糖水平的高低“按需”调节胰岛素分泌,就像给胰腺装了个“开关”。当体内血糖过高时,它会将这一开关“打开”,释放胰岛素;而当血糖达到正常范围时,则“关闭”开关,使血糖停留在平稳的范围内,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保护β细胞:该药的主要优势还体现在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是导致糖尿病不断进展的“罪魁祸首”。
现有的口服降糖药都不具备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也就无法阻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证明,利拉鲁肽可以改善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有可能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一药多效:利拉鲁肽不但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安全性很好,而且尤其对肥胖患者具有减重、缩减腰围、降低血压等作用。研究证实,利拉鲁肽可作用于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鉴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非常高,心血管死亡风险排在第一位,利拉鲁肽有助于患者降低心血管风险及心血管死亡率。
医保特别规定
依照我国医保相关规定,本药“限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不佳的BMI(身体质量指数,亦称克托莱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
这主要是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考虑,毕竟二甲双胍治疗费用更低,一部分患者对二甲双胍的反应很好,且二甲双胍也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因此,对二甲双胍反应好者并非是利拉鲁肽的合适患者,对于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患者,虽然可加用比利拉鲁肽便宜的药物,但会导致体重及低血糖风险增加且不能控制心血管风险,选择加用利拉鲁肽则可减轻体重,很好地控制血糖,还能带来多重获益,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
另外,相关证据证实,BMI≥25 kg/m2的患者能从利拉鲁肽治疗中获益更多,而其他治疗可能会让这些患者体重更得不到控制。在有限的医保经费支持和覆盖下,不可能所有患者都应用利拉鲁肽。
而且,利拉鲁肽需要注射,若能通过饮食/运动干预以及二甲双胍就能获得良好管理,则没有必要非应用其不可。因此,医保从循证医学证据出发,从医患双方综合考虑设定了上述限制。
利拉鲁肽在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鉴于利拉鲁肽的特殊功效,现今许多国内外指南或共识(如加拿大糖尿病指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降糖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优先选择利拉鲁肽。
然而,随着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药物经济性和可及性的改善,早期应用利拉鲁肽(如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有可能得到较好获益。
利拉鲁肽的主要优势在于降糖平稳、效果较好,可避免其他药物可能引起的体重增加、其他脏器损害及低血糖风险,真正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是很多其他降糖药无法比拟的。
近两年,我国糖尿病学会也在尝试将这种既有良好降糖效果又不引起显著副作用、容易被医生及患者接受的药物列入将来首选降糖药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未来在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用法用量
利拉鲁肽每日注射一次,可在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进餐时间给药。利拉鲁肽经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或者上臂。在改变注射部位和时间时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然而,推荐本品于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应该选择每天最为方便的时间。利拉鲁肽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
利拉鲁肽的起始剂量为每天0.6mg.至少1周后,剂量应增加至1.2mg.预计一些患者在将剂量从1.2mg增加至1.8mg时可以获益。推荐每日剂量不超过1.8mg.
注意事项
利拉鲁肽不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甲状腺髓样癌(MTC)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MEN 2)。
更多详情请访问 利拉鲁肽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