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妥昔单抗(Zynlonta/Loncastuximab),作为一种创新的抗体药物-毒素复合物,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该药物于2021年4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或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这些患者通常已经接受过两种或多种全身治疗但病情仍然进展。
朗妥昔单抗的核心作用机制在于其独特的抗体与毒素结合设计。该药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淋巴瘤细胞表面CD19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另一部分是吡咯并苯并二氮(PBD)二聚体细胞毒性烷基化剂,这是一种强效的毒素。
当朗妥昔单抗进入体内后,其单抗部分会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淋巴瘤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上。CD19抗原是一种广泛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膜糖蛋白,在淋巴瘤细胞中高度表达,使其成为治疗淋巴瘤的理想靶点。一旦单抗部分与CD19抗原结合,毒素部分就会被释放到淋巴瘤细胞内部。毒素进入细胞后,通过不可逆地结合DNA,导致DNA双链交联,阻断DNA链的分离,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细胞来源不同,淋巴瘤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等多种类型。其中,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难治性。
淋巴瘤的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然而,对于复发性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预后较差。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朗妥昔单抗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均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例如,在一项针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朗妥昔单抗作为单药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此外,该药物还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且可控可管理。
朗妥昔单抗的推荐用法为静脉注射,通常在每个周期的第1天(每3周)给予30分钟以上的静脉输注。具体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处方剂量计算,通常为0.15mg/kg,共2个周期,后续周期剂量减半至0.075mg/kg。在输注前,需要预先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预处理,以减轻可能的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朗妥昔单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朗妥昔单抗。
朗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毒素复合物,在治疗淋巴瘤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方便的用药方式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使得朗妥昔单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