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根据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胶质瘤分为1-4级,其中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2级胶质瘤属于低级别胶质瘤,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但仍具有侵袭性,可逐渐浸润周围脑组织,常见类型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等。患者症状多样,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常见的有头痛、癫痫发作、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
对于2级胶质瘤的治疗,主要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尽可能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和化疗的时机、方案等存在诸多争议,通常需根据患者预后风险高低制定治疗策略。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联合放化疗虽为术后标准治疗手段,但无法治愈脑胶质瘤,且长期使用会产生毒性效应。在此背景下,靶向药物沃拉西德尼(Vorasidenib)的出现,为2级胶质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沃拉西德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化合物,属于首创的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和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突变的IDH1和IDH2同工型产生的致癌代谢物d-2-羟基戊二酸(2-HG)的水平,从而发挥抗癌作用。并且,沃拉西德尼具有良好的脑穿透性,与其他IDH抑制剂相比,能在脑部达到更高的药物暴露量。
2023年公布的一项振奋人心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沃拉西德尼治疗2级胶质瘤的显著疗效。该研究是一项全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INDIGO研究),探索了沃拉西德尼单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在IDH1/IDH2突变的2级弥漫性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了≥12岁、不需要立即化疗或放疗的IDH1/2突变的2级少突神经胶质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结果显示,沃拉西德尼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7.7个月和11.1个月,风险比(HR)=0.39(95%CI 0.27-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沃拉西德尼可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1%。同时,沃拉西德尼组的中位至下次干预时间(TTNI)未达到,而安慰剂组为17.8个月(95%CI 15.0-NE),HR=0.26(95%CI 0.15-0.43)。到24个月时,沃拉西德尼组不接受其他疗法的患者比例为83.4%,而安慰剂组仅为27.0%。在安全性方面,虽然沃拉西德尼组≥3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略高于安慰剂组(22.8%vs 13.5%),但整体安全性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谷丙转氨酶升高、疲劳、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头痛、腹泻、恶心等。
沃拉西德尼为无需立即放化疗的IDH1/2突变2级胶质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和TTNI,延缓接受放化疗的时间,有望改变2级胶质瘤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沃拉西德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