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瑞替尼促进ALK阳性NSCLC进入慢病时代随着以赛瑞替尼为代表的二代ALK抑制剂的上市、调整价格、进入医保目录,这些新药的可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有望使ALK阳性NSCL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进入“慢病时代”。有幸邀请到北京胸科医院的李宝兰教授,为我们解读赛瑞替尼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分享赛瑞替尼用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联合用药、综合治疗及全程管理。
赛瑞替尼等二代ALK抑制剂从上市到进入医保,ALK阳性NSCLC靶向治疗疗效提高的同时,可及性也大大改善,ALK阳性NSCLC是否将全面进入了“慢病时代”?李宝兰教授:ALK抑制剂自第一代上市以来,历经数年,进展飞速。从一代克唑替尼,二代的赛瑞替尼、艾乐替尼,到三代的劳拉替尼,研发速度非常快,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尤其是以赛瑞替尼为代表的二代ALK抑制剂,2018年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基于前期上市前、上市后和亚组分析结果,赛瑞替尼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生存延长,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后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ASCEND系列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OS能够长达89个月。
因此,这些证据均提示:随着药物的上市和纳入医保,药物可及性的提高,以及药物剂量的优化,有望使ALK阳性NSCLC患者获得长生存,进入“慢病时代”。
在ALK抑制剂治疗的全程管理中,您最关注哪些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相较于一代ALK抑制剂,赛瑞替尼的用药安全性和可行性有了怎样的提高?
李宝兰教授:以实际临床管理经验来看,以赛瑞替尼为代表的二代ALK抑制剂相对一代ALK抑制剂,不但疗效好,而且毒副作用轻。以赛瑞替尼为例,前期研究亚组分析尤其是亚裔、国人的临床数据来看,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消化道系统,例如不能耐受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使患者依从性大大降低。前期临床研究中,因药物不耐受导致的患者药物减量甚至停药比例超过50%,如此严重的副反应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可喜的是,赛瑞替尼在进入中国之前,ASCEND-8研究围绕最佳用药剂量这一问题,开展了三种不同剂量即750mg、600mg、450mg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给出了答案:450mg随餐服用相对于750mg空腹服用疗效不减,但是毒副反应大大降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并且,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450mg随餐长时间应用对患者来说有很大的益处,这在临床医生决策中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ALK抑制剂联合方案的探索,从化疗乃至到免疫治疗都有尝试。联合方案的用药安全性整体上有没有变化?如何进一步优化全程管理?
李宝兰教授:近十年来靶向治疗突飞猛进,尤其是ALK抑制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二代、三代ALK抑制剂的研发获批接踵而至,使得ALK阳性NSCLC有希望进入慢病时代。但是目前在全程管理中还是有不明之处,针对ALK一代、二代、三代抑制剂的学术探索依然火热。例如,不同二代ALK抑制剂在安全性、人群选择性、疗效等方面可能稍有区别,但总体生存可能差异不大。此外,针对如何续贯ALK抑制剂,临床医生的讨论很激烈,围绕ALK抑制剂的基础研究,包括进一步的选择人群、给药方式、续贯方式等研究,都值得深入探索。
目前已经有了二代、三代ALK抑制剂,未来会出现四代药物,还有针对NGS筛查出的特殊突变位点/特殊融合等的药物,在I期、II期临床试验中已经看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全程管理中,目前一代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耐药后选择二代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疗效较好。最近一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克唑替尼耐药后选择赛瑞替尼,总生存可以达到89个月,“一靶到底”将近八年,按照目前ALK抑制剂的研发速度,这部分患者非常有希望成为慢病患者。另外一个非常重要、极具前景的治疗方式即联合治疗,也就是在靶向治疗取得很好生存的情况下(包括PFS和OS),联合一些其他手段,但是目前联合治疗的研究均为小样本研究,不足以影响诊疗指南。
肿瘤的治疗,以晚期肺癌为例,尽管不能“根治”,但有希望令其成为“慢性病”。临床医生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这一八字治疗原则。未来,尤其在治疗初期,免疫、化疗和其他新药的联合治疗是非常有前景的综合治疗方案。
详情请访问 赛瑞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