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唑帕尼作为获批用于晚期RCC一线治疗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具有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疗效和耐受性得到国内外多项重要临床研究的验证,但在我国真实世界的应用情况鲜见报道。基于此,一项单中心、回顾性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探讨了培唑帕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文发表于Translational Andrology and Urology杂志。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RCC患者主要入组标准为年龄≥18岁,经组织学证实患有mRCC,并按常规方案(800 mg/d)接受培唑帕尼一线治疗,直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死亡。本研究共纳入32例患者,大多数患者为透明细胞肾癌,转移部位主要累及肺和骨。中位随访2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37.5%。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1年、2年和3年OS率分别为90.6%、78.1%和65.6%;亚组分析提示:(1)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低危组PFS高达22.1个月,中危组为17.1个月,高危组为5个月(P<0.001)。中危组1个和2个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7.8个月和8.0个月,意味着存在1个风险因素患者中位PFS更长。(2)低危组的ORR最高,达58.3%(7/12),中危组为27.8%(5/18),高危组未观察到PR(0/2)。(3)PS<2分、转移部位<1个、肺转移患者均显示出长PFS、高ORR。
单变量分析确定PFS的3个重要预后预测因子,包括既往肾切除术、转移数量和骨转移;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转移器官数量>1个的患者PFS较短。共30例患者(93.8%)报告了不良事件(AE),多数为轻度(1级或2级),主要AE(>20%)为发色改变(69%)、消化道症状、高血压、疲劳、口腔炎、手足综合征、肝酶升高等,50%患者因AE调整剂量后AE均可控,无患者因AE停药。
mRCC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免疫与靶向疗法并存的时代,对于IMDC低危人群,多项免疫联合靶向的III期临床试验如Keynoter426、Keynote 581/CLEAR、Checkmate 9ER等研究均证实了低危患者采用靶向单药治疗的OS获益与联合治疗并无差异。在本项真实世界研究中,低危患者PFS达22.1个月,ORR率达58.3%,优于中高危患者,意味着在真实世界里,低危人群相较于中危和高危人群,或可从TKI单药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除低危患者外,本真实世界研究分析中危组具有1个危险因素患者PFS达17.8个月,优于中危组合并2个危险因素(PFS为8.0个月),中危患者约占晚期肾癌约50%,这提示对于中危这一大类人群“一刀切”并不适合,需要更精细的“再分层”。除外,ECOG <2分、转移器官数量为1个和仅肺转移的患者预后好。这类患者耐受性好,瘤负荷低,予TKI单药获益佳。既往的涉及肾癌分子分型研究(IMmotion150、IMmotion151、BIONIKK)亦提示存在一部分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高的肾癌患者,这部分患者适合进行抗血管生成为主要作用机制的TKI药物治疗。未来晚期肾癌如何进行一线药物的选择,可能的发展方向应是肾癌的分子分型结合临床特征(如IMDC评分等)来指导精准用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培唑帕尼/帕唑帕尼(PAZOPANIB)用于治疗肾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如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唑帕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pz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