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美国FDA批准FGFR2抑制剂培米替尼的上市,用于治疗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不可切除的经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这一靶向药开启了胆管癌靶向治疗的大门,实现了胆管癌靶向治疗史上从无到有的突破,为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是唯一具有治愈潜力的治疗方式,但仅有少数早期患者在诊断时具有手术机会,然而胆管癌手术后复发率仍较高。而对于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过去仅可采用姑息治疗、化疗和放疗等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于接受标准治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患者,总生存期小于1年。不少研究表明FGFR对某些癌症的发生发展的至关重要。在人体内,FGF/FGFR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以使肿瘤细胞以生长信号“自给自足”的方式维持生长,使得FGFR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癌症治疗新靶点。在胆管癌中,导致FGF/FGF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原因更多是FGFR融合突变。据报道,胆管癌中有13%-20%的患者携带FGFR2融合突变。
因此,胆管癌的靶向研究开始火热起来,近两年胆道肿瘤的靶向治疗捷报频传,特别是针对FGFR2靶点的治疗更是获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证实了靶向FGFR2对存在FGFR2变异的胆管癌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胆管癌的首个上市的靶向新药——培米替尼打破了胆管癌的治疗瓶颈。培米替尼的获批是基于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46例经过≥1线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分为3个队列:A组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B组携带其他FGF/FGFR基因突变,C组则无FGF/FGFR基因突变,所有患者均每天一次口服培米替尼 13.5 mg.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ORR为 35.5%,DCR达82%。生存期方面,相比其他两个队列,A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显著延长(PFS:A组6.9个月vs B组2.1个月vs C组1.9个月;OS:A组21.1个月vs B组6.7个月vs C组4.0个月)。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其他选择性FGFR抑制剂类似,整体上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可控。
培米替尼是胆管癌治疗历史上第一个靶向药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新药能够展现出更加突出的治疗效果,也希望这款新疗法能帮助更多病人摆脱疾病的噩梦。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培米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pm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