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在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中,阿卡替尼与伊布替尼相比,其选择性更强且能够改善患者耐受性。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化、非劣效性的Ⅲ期试验。研究目的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比较阿卡替尼与伊布替尼。
阿卡替尼是BTK的小分子抑制剂。阿卡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ACP-5862与BTK活性位点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从而导致BTK酶活性受到抑制。BTK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细胞因子受体途径的信号传导分子。在B细胞中,BTK信号传导导致激活B细胞增殖,运输,趋化性和粘附所必需的途径。在非临床研究中,阿卡替尼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抑制了BTK介导的下游信号蛋白CD86和CD69的活化,并抑制了恶性B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生长。
试验方法为口服阿卡替尼 100 mg每日两次(BID)或伊布替尼420 mg每日一次(QD)(按del(17p)状态、ECOG评分[2 vs ≤1]和既往治疗线数[1-3 vs ≥4]进行分层),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所有级别的房颤(AF)、≥3级感染、Richter转化和总生存期(OS),按层级顺序进行评估。
533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阿卡替尼组,n = 268;伊布替尼组,n = 265),中位年龄66岁;中位2种既往治疗;del(17p)占45.2%;del(11q)占64.2%。中位随访40.9个月(范围0.0–59.1个月),阿卡替尼不劣于伊布替尼,两组的中位PFS均为38.4个月(HR:1.00;95%CI:0.79–1.27)。阿卡替尼在所有级别AF发生率方面均在统计学上优于伊布替尼(9.4% vs 16.0%;P=0.023)。在其他次要终点中,≥3级感染(阿卡替尼:30.8%,伊布替尼:30.0%)和Richter转化(阿卡替尼:3.8%,伊布替尼:4.9%)的发生率相当。
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HR:0.82;95%CI:0.59-1.15)。阿卡替尼组有63例(23.5%)死亡,伊布替尼组有73例(27.5%)死亡。在任一组中≥20%的患者发生的任何等级不良事件(AE)中,阿卡替尼组的高血压(9.4%,23.2%)、关节痛(15.8%,22.8%)和腹泻(34.6%,46.0%)发生率较低,但头痛(34.6%,20.2%)和咳嗽(28.9%,21.3%)的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由于AE而导致停药(阿卡替尼组:14.7%;伊布替尼组:21.3%)。阿卡替尼组在心脏(24.1% vs 30.0%)、高血压(上述)和出血事件(38.0% vs 51.3%)的发生率低于伊布替尼组。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阿卡替尼/阿卡拉布替尼(ACALABRUTINIB)在套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中的疗效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卡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ka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