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肿瘤;然而,既往研究发现一种非淋巴结白血病(nnMCL)的分子亚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脾肿大和白血病受累,而无明显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伴有惰性行为(即临床进展缓慢,在没有强化治疗的情况下,也有较长的生存时间)。IMCL-2015研究旨在评估伊布替尼与利妥昔单抗(IR)联合方案前期治疗惰性MCL,通过MRD驱动的方法限制治疗持续时间。
本研究为西班牙淋巴瘤组主持,对未经治疗的惰性MCL患者进行的开放标签、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入组标准:≥18岁;根据世卫组织诊断标准确诊MCL;不包括母细胞变异型和/或Ki-67>30%;先前未经治疗;无症状,ECOG-PS评分为0或1;非淋巴结白血病形式,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只要淋巴结的最大直径<3厘米。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没有进展迹象或立即需要治疗。
患者在第一个28天周期(第1、8、15和22天)接受四次静脉注射375毫克/m2的利妥昔单抗,然后在第3、5、7和9周期的第1天再注射四次,总共八次。伊布替尼以560 mg每天一次的固定剂量连续口服,在持续检测不到MRD(至少连续两次测定6个月)治疗2年后停止,否则直至进展或毒性不可接受的。患者每6个月接受一次MRD检查和CT扫描,计划最多随访7年。
主要终点是治疗12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CR,意向治疗人群,根据卢加诺标准)。次要终点包括伊布替尼与利妥昔单抗组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应答(OR)和检测不到MRD的比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答持续时间和总体生存期(OS)。2016年6月7日至2019年12月10日期间,50名未经治疗的惰性MCL患者入组接受伊布替尼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从诊断到治疗的中位观察时间为7.9个月。
在12个疗程后,根据卢加诺标准对46名患者进行评估。其余四名患者因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脊椎骨折、皮疹以及因治疗不耐受而撤回同意。中心评估显示,50名患者中有42名对治疗有反应,其中40名患者获得CR.分子亚型及TP53突变状态应答率如下。在12个周期的伊布替尼与利妥昔单抗后,46名可评估患者中有40名在PB(外周血)无法检测到MRD,43名可评估患者中有28名在BM(骨髓)中无法检测到MRD.在40例CR患者中,37例在PB中检测不到MRD,37例患者中有26例在BM中检测不到MRD.根据上述临床生物学变量,在分子反应方面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中位随访为36个月后,36个月时的PFS为93%,OS为92%,EFS(无事件生存率)为76%。只有MIPI和TP53突变状态对PFS有显著影响,在分子亚型、基因组复杂性或C12的MRD状态方面没有差异。由于不符合比例风险假设,未进行多变量分析。
本研究包括6例TP53突变病例,有5例获得CR.除一名患者外,所有患者最终都转化为可检测的MRD.在三例mPFS为38.5个月的病例中观察到了临床进展。TP53突变病例的中位OS显著低于野生型病例。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腹泻(38%)、中性粒细胞减少(36%)、疲劳(32%)、上呼吸道感染(24%)、恶心(22%)和动脉高压(20%)。3-4级不良事件主要是血液学毒性(22%)。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伊布替尼/依鲁替尼(IBRUTINIB)单药治疗白血病具有持久效益和安全性?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伊布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