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氟司特(roflumilast)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4抑制剂,1993年由德国安达(Altana)公司研发,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2015年,Meltzer等一项荟萃分析收录了1997—2005年的9项随机对照试验,针对12~70岁、FEV1占预计值为45%~90%的哮喘患者。与安慰剂组相比,所有研究都显示500 μg/d罗氟司特可增加FEV1;125 μg/d和250 μg/d剂量的疗效则未得到所有研究的证实。除了罗氟司特独自发挥的作用,还分析了罗氟司特合并ICS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当500 μg/d罗氟司特与500 μg/d丙酸氟替卡松合用时,罗氟司特似乎可增强后者的作用,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5 5);当与400 μg/d丙酸倍氯米松(BDP)合用时,显示出明显的增强作用(P=0.002 6)。该研究结果还显示,500 μg/d罗氟司特在治疗4~6周时的疗效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治疗12~24周时FEV1改善,且随时间推移改善更为明显,提示罗氟司特可能对哮喘急性发作没有明显作用,需要更长的用药时间。
Meltzer的荟萃分析虽然显示了罗氟司特的临床疗效,但未与常规哮喘用药对比。Bateman等为此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共包含1997—2005年间的7项双盲Ⅱ期或Ⅲ期临床研究,旨在比较罗氟司特与两种常用治疗药物BDP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疗效。这些研究来源于3 802例12~70岁的患者,分别接受了100、250和500 μg/d等3种剂量的罗氟司特,与每天服用两次400或500 μg BDP,以及10 mg/d孟鲁司特的患者对比。主要终点是FEV1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FVC和呼气峰值流量(PEF)的改变,哮喘症状以及哮喘急救药物的使用次数。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罗氟司特都有显著疗效,但与BDP和孟鲁司特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仅能证实其非劣效性。
综上所述,罗氟司特可用于某些类型哮喘的治疗,如因其对中性粒细胞炎症的显著抑制性可用于中性粒细胞性哮喘;还可通过抗炎机制来减轻由外源性物质激发引起的早发型哮喘反应、迟发型哮喘反应,故也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因其对ICS和孟鲁司特的增强作用,故主要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用药。推荐用药量为500 μg/d。罗氟司特虽有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但与ICS的长期不良反应不同,这些不良反应大部分是短期的,故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且疗效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罗氟司特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lf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