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在临床逐渐普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预后取得了显着改善。然而,仍有30%的患者在一线治疗后进展为复发难治性CML.作为第二代TKIs,博舒替尼常用于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等一线治疗失败后的CML二线治疗。而且,博舒替尼的心血管毒副反应较小,或可作为高龄CML患者的治疗药物,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报道。
为了进一步评估博舒替尼在65岁以上高龄CML患者中的真实治疗情况,来自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研究学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Hematol Oncol杂志上,现介绍如下。
研究人员纳入意大利23家医学中心确诊为复发难治性CML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对既往一线TKIs治疗后出现耐药或复发、年龄>65岁、当前处于疾病慢性期。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统计指标包括细胞遗传学缓解(Cy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分子学缓解(MR)、主要分子学缓解(MMR)、深度分子学缓解(DMR)、总体生存期(OS)、无时间生存期(EFS)以及治疗不良反应事件等。
研究人员共纳入1101例患者,男性52例(51.5%),中位年龄74.2个月,自确诊至接受博舒替尼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2.0个月,详细统计如下表1所示。博舒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9.9个月,14例(13.8%)患者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其中3/4级占7例(6.9%),中位给药时间1.4个月;53例(52.4%)患者出现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其中3/4级占19例(18.8%),中位给药时间2.7个月。
单变量分析发现,接受博舒替尼治疗时年龄>75岁、基础疾病≥3种、博舒替尼初始给药剂量>300mg/d、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等因素与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之间并没有显着的统计学相关性。此外,24例(23.7%)患者因不良反应事件而曾中断博舒替尼治疗。其中22例(21.8%)中断时间<6周、2例(1.9%)中断时间>6周。而12例(11.9%)患者因不良反应事件而终止博舒替尼治疗,原因包括腹泻、复发性胸腔积液、肝脏毒副反应等。
单变量分析发现,接受博舒替尼治疗时年龄>75岁、基础疾病≥3种、博舒替尼初始给药剂量>300mg/d、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等因素与博舒替尼治疗终止之间并没有显着的统计学相关性。在疾病缓解统计上,11例(10.9%)患者未缓解,包括7例终止治疗,7例患者仅实现血液学缓解,78例(81.2%)患者实现或维持CyR.包括4例MCyR和74例CCyR.
在74例CCyR患者中,64例(66.6%)患者实现MR,包括21例(21.8%)实现MMR、43例(44.8%)实现DMR.至博舒替尼治疗第3个月时,37例(45.6%)患者实现早期MMR,至治疗第6个月时,43例(47.2%)实现早期MMR.单变量分析发现,博舒替尼三线及以后治疗、对既往治疗耐受、WBC计数>10*10^9/L、ECOG评分≥2分,以及治疗期间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与MR结果不佳存在显着的统计学相关性。至中位随访25.2个月结束时,10例(10.0%)患者死亡,91例(90.0%)患者仍然健在,而且72例(71.2%)患者仍在坚持博舒替尼治疗,3年EFS和3年OS分别为60.9%和86.4%。
综上研究人员认为,此次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博舒替尼治疗对复发难治性高龄CML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而且患者不良反应基本可控、安全性较好。因此,该治疗方案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