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替尼(Brigatinib),又名布格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尤其适用于那些对克唑替尼治疗产生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
一、药物特性与作用机制
布加替尼具有独特的二甲基氧化磷(DMPO)结构,这一结构显著增强了其与ALK蛋白的结合力,提高了药物活性。它不仅能广泛抑制多种ALK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还对ROS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EGFR等其他激酶具有活性,显示出广泛的激酶抑制谱和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布加替尼通过抑制ALK磷酸化和下游信号蛋白的激活,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此外,它还能透过血脑屏障,保持脑部血药浓度,对脑转移病灶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二、临床研究数据与疗效
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布加替尼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在一项针对ALK阳性NSCL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ALTA-1L中,布格替尼与克唑替尼进行了头对头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布格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显著延长至24.0个月,而克唑替尼组仅为11.0个月,布格替尼降低了52%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在客观缓解率(ORR)方面,布格替尼组同样表现出色,独立审查委员会(BIRC)评估的ORR为75%,其中24%为完全缓解(CR),而克唑替尼组ORR为64%,CR为15%。
此外,在针对NF2相关神经鞘瘤的前瞻性II期INTUITT-NF2研究中,布加替尼也表现出了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人员记录了布加替尼对脑膜瘤和非前庭神经鞘瘤的活性最大,分别对25%和20%的肿瘤有反应。使用布加替尼治疗可抑制所有类型的肿瘤生长,最显著的是脑膜瘤。经过10.4个月的中位随访,脑膜瘤患者中未进展的肿瘤百分比为77%,非前庭神经鞘瘤患者中未进展的肿瘤百分比为83%。这一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脑膜瘤与NF2相关神经鞘瘤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三、用法用量与安全性
布加替尼的推荐剂量方案是:前7天口服90mg,每日1次;然后增加剂量至口服180mg,每日1次。患者需用一整杯水送服,不可嚼碎、压碎或溶解药片。
在安全性方面,布加替尼的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疲劳、高血压等。这些副作用多为1-2级,强度相对较低。然而,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如间质性肺病和心律失常,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接受适当的监测。
四、真实世界应用与医保情况
自2017年4月获得美国加速批准上市后,布加替尼已在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获批,并且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和孤儿药认证。2022年3月,布加替尼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在中国,布加替尼已被列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患者可凭医生开具的详细处方,在满足医保报销条件后,根据当地医保政策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
五、结论与展望
布加替尼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的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其独特的药物特性、广泛的激酶抑制谱以及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使其成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真实世界应用的不断积累,布加替尼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布加替尼/布吉他滨(BRIGATINIB)详细说明书-注意事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相关介绍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布加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bj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