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替尼是首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HER2受体抑制剂,代表中国“智造”站上了世界舞台。吡咯替尼ⅠB期研究2017年在JCO发表的时候,这是中国研究者第一次在JCO上发表自主创新药物Ⅰ期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章,表明吡咯替尼的治疗疗效、作用机制的创新性和临床研究的质量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吡咯替尼也是我们国家实施新药政策后第一个基于II期临床研究上市的创新药物。在吡咯替尼之前,国际上已有很多同类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括拉帕替尼和来那替尼等),国内同时期也有一些同类药物正在研发,为什么吡咯替尼能够杀出重围?
吡咯替尼的I-III期临床研究我都有深度参与,可谓伴随吡咯替尼一天天长大。我认为,它的神话来自整个研发团队的努力,它的成功给创新药物的研发带来一些启示:积极汲取其他药物的成功经验:拉帕替尼和来那替尼等小分子TKI的早期临床研究都有在中国开展,中国学者参与了很多工作,积累了很多研发经验,这也是国产TKI吡咯替尼研发非常顺利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从临床前的研究开始,吡咯替尼的研究设计就有它的独到之处,研发过程中也非常关注临床需要,比如刚才提到的腹泻问题,通过对副作用的有效管理,药物的安全性极大提高。我们也在临床研究中不断探索吡咯替尼的适应症,它不仅可用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对于既往没有用过抗HER2治疗的患者也有效;临床中还有一部分拉帕替尼耐药的经多线治疗的患者,她们也可以考虑在后线采用吡咯替尼治疗。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探索和前期临床研究的积累,我们发现HER2阴性伴有HER2点突变的患者也能在吡咯替尼治疗中受益,II期研究发现,吡咯替尼在这类传统非抗HER2治疗人群中的有效率甚至不亚于HER2阳性患者。
吡咯替尼的研发历程提示我们,在创新药物前期研发中,我们要深入探索它的药物机制,不断挖掘它的临床应用优势,并通过临床研究实现该药物的临床获益最大化。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