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toclax是一种选择性BCL2抑制剂,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有良好疗效。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i)是CLL的罕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4%,缺少有效治疗方案,预后差;伊布替尼因能穿透血脑屏障而用于治疗CLL的CNSi。Reda教授在Haematologica杂志报告了1例CLL合并CNSi的患者。该患者在伊布替尼治疗期间CNSi复发,经Venetoclax联合IT治疗后病情改善并长期控制。
病例介绍:2016年9月,1例58岁的三体12,无IGHV突变(VH4L)CLL患者CNSi复发。该患者既往接受过6疗程FCR、6疗程R-苯达莫司汀和4疗程R-DHAP的治疗。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额叶室周病变和L4-L5脑膜受累,脑脊液(CSF)免疫表型显示淋巴细胞(90%)为不典型的CLL表型[CD19+sIgk+(dim)CD23+/-(32%)CD5-CD20-],无证据表明存在CNS外受累。该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和IT化疗(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治疗,有治疗反应。伊布替尼治疗后10个月于2017年7月疾病进展,MRI见腰骶部和圆锥区存在明显信号,CSF免疫表型证明为单克隆B淋巴细胞,与初诊时相符,CT检查无全身疾病复发证据。患者开始接受Venetoclax和IT化疗(阿糖胞苷70mg+甲氨蝶呤15mg),Venetoclax剂量逐渐递增直至达全量,6次ITs在剂量上升期,3次ITs在全量后。每次腰穿均行CSF理化、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查,Venetoclax治疗1个月后CSF正常,2017年11月复查MRI,至2018年9月Venetoclax治疗仍在继续。寻根溯源:Venetoclax全量治疗3个月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达稳态,于2017年11月和12月在口服Venetoclax 400mg后2小时和23小时抽取6份血液和CSF标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血浆和CSF中Venetoclax含量,给药后2、23小时的Venetoclax血药浓度,即Cmax和Cmin分别为1.2和0.52μg/mL,同时CNS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8ng/mL和1.5ng/mL,CSF浓度与血浆浓度比为0.1%,相当于血浆中未结合形式存在的游离药物,也就是可进入CNS中的药物成分。CSF的药物谷浓度为1.5ng/mL,接近于体外培养的CLL细胞暴露于Venetoclax 24h的IC50(1.9nM,1.6ng/mL)。因此,可合理推测该剂量可有效抑制CNS的肿瘤生长,长期治疗使得癌细胞持续暴露于有治疗活性的Venetoclax中。这是首次观察到Venetoclax可穿越血脑屏障,且CSF中药物浓度接近CLL的IC 50。因此,Venetoclax联合IT治疗CLL及其CNSi具有潜在疗效。当然,IT治疗对CNS疾病清除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治疗初始阶段,与Venetoclax具有协同作用,但在长期治疗中Venetoclax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Venetoclax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及其在恶性血液疾病中的广泛作用,可能会为疾病的CNS侵犯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详情请访问 维纳妥拉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