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特征是多个“牛奶咖啡斑”和相关的“皮肤神经纤维瘤”。当临床特征局限于身体的一个区域时,此时则称为“节段型1型神经纤维瘤病”。
“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NF1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瘤蛋白”。外显率是100%,但表达可以高度多样化。“节段型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的“后合子突变”后产生的“体细胞嵌合”而导致。
临床表现的典型出场次序为“牛奶咖啡斑”、腋窝和/或腹股沟雀斑、“Lisch结节(虹膜错构瘤)”和“神经纤维瘤”。骨质变化,如果要出现,则通常在患者出生后第一年内出现,而症状性“视神经通路胶质瘤”通常在患者3岁时发生。其他肿瘤和神经并发症通常在出生后一年开始出现,“高血压”和“肿瘤的恶性转化”可能发生在青春期和成年期。
由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的发病是由NF1基因突变导致Ras基因活化造成的,而目前Ras基因的直接抑制剂还无法获得,所以人们将目光放在了Ras基因下游一些靶点上,其中就包括MEK.目前已经在NF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验证了MEK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神经纤维瘤的生长,基于以上机制的MEK抑制剂司美替尼Ⅰ期临床试验也在治疗神经纤维瘤病人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该患者为11岁女性,存在NF1基因外显子42突变,右侧颈部有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通过侧位X线及MRI可见肿瘤体积巨大使得颈部脊柱弯曲变形,同时导致颈部周围软组织、颈动脉及椎动脉移位。在肿瘤组织中可见一个直径超过4cm的结节明显突出,随后通过手术将结节完全取出并进行活检,组织病理没有发现恶性征象,于是明确丛状神经纤维瘤诊断。随后几个月,患者由于肿瘤压迫颈髓而出现了右下肢强直、运动障碍、步态不稳等症状,急需手术稳定颈椎以避免高位截瘫的发生。但由于周围巨大肿瘤的生长占位、无法对颈椎进行手术。
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均表明MEK抑制剂司美替尼在治疗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司美替尼现在仍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所以还不能直接用于神经纤维瘤的治疗。而曲美替尼已经作为常规用药用于恶性黑色素瘤以及一小部分神经纤维瘤患者中,所以该团队医生采用曲美替尼进行治疗。通过这一案例再结合现有的一些临床试验,我们可以发现MEK抑制剂相关药物能够在NF1相关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中发挥很好的效果,可能成为神经纤维瘤早期预防及治疗的有利手段。当然,相关药物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MEK抑制剂治疗后是否可以停药,停药后是否会复发,该类药物对人体的长期副作用怎样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曲美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qm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