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肿瘤,大家往往谈癌色变。普通人说的癌,其实是恶性肿瘤的统称,在医学上包括上皮组织起源的癌和间叶组织起源的肉瘤两大类。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就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间质瘤总体来说是一类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但是恶性程度可以从极低到极高。所以临床上我们会看见,有人无意中检查出间质瘤没处理,也一辈子都没啥事;有人却不幸在患病后短短几个月内就牺牲了。医学届对于这个疾病的认识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最近20年来进展很快。
早年间受技术限制,人们只是在显微镜下看到这类肿瘤的细胞形态呈“梭形”,和平滑肌及神经束非常相似,所以一度认为它是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例如“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等等。但是相当一部分所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患者,临床表现又明显不同于其他也诊断这类疾病的患者,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大困扰。直到1983年Mazur等人在研究“胃平滑肌瘤”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肿瘤跟平滑肌细胞或者神经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超微结构有较大区别,从而首次提出了“间质瘤”的概念以示区分。真正的进展来自于1998年,日本学者Hirota发现c-kit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将GIST从以往的“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中区分出来。此后关于间质瘤的研究突飞猛进,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获得大量进展。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相当一批过去不明不白死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的患者获得及时正确的救治,生命得以挽救或延长。
背景: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使用 格列宁已取得显著的临床获益。但是, 格列宁耐药是治疗过程中的难点。 格列宁一线治疗失败后,予以 格列宁加量还是换用舒尼替尼,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对这两种二线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方法:基于台湾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NHIRD),从2004年7月至2010年10月,共纳入521例晚期GIST患者,分3组: 格列宁加量(组1,246例), 格列宁加量后换用舒尼替尼(组2,125例),直接换用舒尼替尼(组3,150例)。对总生存期(OS)和手术是否存在获益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组1和2的患者OS显著高于组3(37.5个月vs 16.0个月);2)外科手术对OS获益呈有利趋势,但是校正混杂因素后,这种获益消失。
总结:针对 格列宁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GIST患者,相比换用舒尼替尼, 格列宁加量能获得更长的OS。外科手术未能对OS产生临床获益。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格列宁/伊马替尼(IMATINIB)是小分子靶向药吗?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格列宁 https://gl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