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前瞻性III期研究中,作为下一代不可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表现出相似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与伊布替尼(ibrutinib)相比,在先前患有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JohnByrd教授及其同事于2021年7月26日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伊布替尼与acalabrutinib在CLL中的第一个直接比较III期研究的结果。
BTK在CLL中恶性B淋巴细胞的存活、增殖和粘附中起重要作用。BTK抑制剂改变了CLL管理。然而,对伊布替尼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表明,房颤和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虽然伊布替尼引起心脏事件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啮齿动物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或C端Src激酶的脱靶抑制可能有所贡献。此外,伊布替尼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该受体与心肌细胞稳态有关。伊布替尼以低纳摩尔浓度与Src激酶和几种具有类似半胱氨酸残基的非BTK激酶不可逆地结合,acalabrutinib没有看到这种情况,这可能导致伊布替尼的替代目标不良事件。
在BTK抑制剂中,acalabrutinib比ibrutinib具有更高的选择性,研究人员假设这将提高持续治疗的耐受性。他们将既往接受过治疗且经中心确认的del(17)(p13.1)或del(11)(q22.3)的CLL患者随机分配至口服阿卡布替尼100mg每天两次或伊布替尼420mg每天一次,直至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非劣效性。
总共有533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阿卡布替尼(n=268)或伊布替尼(n=265)。在数据截止时,124名(46.3%)接受阿卡替尼治疗的患者和109名(41.1%)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
中位随访40.9个月后,acalabrutinib被确定不劣于伊布替尼,两组的中位PFS均为38.4个月(95%置信区间[CI]acalabrutinib,33.0至38.6和伊布替尼,33.0至41.6;风险比)1.00;95%CI0.79至1.27)。
与伊布替尼相比,acalabrutinib的所有级别房颤/房扑发生率显着降低(9.4%对16.0%;p=0.02)。在其他选定的次要终点中,3级或更高级别的感染(30.8%对30.0%)和里氏转化(3.8%对4.9%)在组间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风险比0.82;95%CI0.59至1.15),acalabrutinib有63人(23.5%)死亡,伊布替尼有73人(27.5%)死亡。14.7%接受阿卡布替尼治疗的患者和21.3%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因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在CLL中选择性较低与选择性较高的BTK抑制剂的首次直接比较中,acalabrutinib证明了非劣效PFS,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少。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伊布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