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的一封来信中,Hamadani等描述了2名预先接受治疗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布鲁顿酶酪氨酸酶抑制剂——依鲁替尼治疗后,分别产生了近完全缓解和完全缓解。
病例1
患者,女,28岁,接受8个预先疗法治疗后,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brentuximab vedotin,又接受了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移植后两个月,患者出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结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表明,患者的膈膜上下出现疾病复发,并且再次行活组织检查证实了该检查结果。
患者接受了剂量递减的他克莫司,超过4周以后,患者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征象,随后开始接受依鲁替尼治疗,剂量为560mg/d。接受依鲁替尼治疗后2周,患者的发热和盗汗症状消失。2个月后,经PET-CT检查,患者产生近完全缓解并持续了4个月。
病例2
患者,男,38岁,接受5个预先疗法治疗后,其中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又接受了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接受了brentuximab vedotin的维持治疗,并于17个月后复发,患者的膈膜上下出现淋巴结病变以及症状型脾脏病变。复发时,患者并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表现,并且也未接受免疫抑制疗法。
对脾脏局部放疗之后,开始给予患者依鲁替尼治疗,剂量为560 mg/d。1个月时,行CT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病变缓解;4个月时行PET-CT,结果显示患者产生完全缓解。随后,缓解持续>6个月。
潜在的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探讨了依鲁替尼在该治疗中潜在的作用机制。取自病例1的预处理活组织检查表明,Reed-Sternberg细胞中存在布鲁顿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稳定表达。然而,仅约20%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存在布鲁顿酪氨酸酶抑制剂表达。其它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Th2型T细胞中白介素-2-诱导型激酶的依鲁替尼抑制和基于Th1型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增强。取自病例1的血浆样本显示存在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诱导型蛋白10的分泌,这提示了该患者存在Th1极化的可能。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研究人员强调,由依鲁替尼介导的供体淋巴细胞活化,可能是该药治疗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后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作用机理(与其他血液肿瘤患者一致)。他们总结到,需要对依鲁替尼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活性进行前瞻性评估。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依鲁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