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是20世纪末才正式命名和普遍使用的医学新名词。以前由于对它的认识不深,常常被认为是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现在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把它和它的表兄弟们区分开来,甚至还通过基因检测还分为许多亚型。虽然它没有像胃癌,肠癌那样出名,但是随着大家对于自身身体的关注,体检意识的增强,现在胃肠间质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下面就跟大家谈一谈胃肠间质瘤的诊治,以帮助大家更多认识、了解它,从而一旦发现了也不紧张,能够和医生积极配合,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是胃癌,大肠癌,它们起源于上皮组织,而胃肠间质瘤起源于间叶组织,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1%~3%。但消化道还有其他肿瘤也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如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等,也常常表现为消化道黏膜下的占位。
实际上自1983年就有学者提出胃肠间质瘤概念,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它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并不明确。直到1998年有日本学者在《Science》杂志上指出胃肠间质瘤是由于某些基因突变,如c-kit基因等,使得细胞获得某些异常的功能,才对GIST的发病机理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掀起了研究胃肠间质瘤的第一个高峰。后续美国学者发现另外一个基因,PDGFRA突变也可导致胃肠间质瘤发生。从而许多病理专家结合新的免疫组化诊断标准,重新审视既往发生在消化道的间叶来源肿瘤的病理诊断,发现对于肿瘤的认识有时代的局限性,往往由于胃肠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等肿瘤在显微镜下的表现很相似,把许多胃肠间质瘤误判为平滑肌瘤或者平滑肌肉瘤。但我们同时要认识到,消化道还是有平滑肌肿瘤的。
胃肠间质瘤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主要长在胃肠道,最常发生的部位还是胃(占60~70%),其次是小肠(占20~30%),结肠和直肠仅占5%,食管少见,但是偶尔也可发生在消化道外,包括腹部的网膜,肠系膜,女性的阴道等。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男女相当,发病高峰年龄55~65岁,40岁以下少见。
我国胃肠间质瘤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4周停两周,剂量50mg后,发现该人群疾病控制时间、客观有效率以及生存期均比之前国外的临床实验报告的结果好。PFS明显延长,达10.7月;而国外临床结果仅7个月左右。客观有效率近20%,瘤体明显缩小,而国外仅百分之几。生存期近25.6个月,而国外才18个月左右。当然此项临床研究与国外实验不能完全直接来比较,因为国外为大样本研究。但至少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整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明显比国外研究结果好。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舒尼替尼 https://suninat.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