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末,武田制药(Takeda)旗下靶向BCR-ABL1的激酶抑制剂普纳替尼的补充新药申请获FDA受理,用于治疗对至少2种激酶抑制剂有耐药性或不耐受的慢性期(C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成人患者。此前,普纳替尼已获批两个适应症:1)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加速期或者急变期)或不适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2)ABL T315I阳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加速期或者急变期)或T315I阳性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
白血病是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白血病死亡病例在所有肿瘤中排名第十,在中国则是第九,其中男女比例为2:1.
一直以来,白血病被认为是绝症,除了常规的放化疗,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但可遇不可求(HLA配型成功率仅25%)。即便配型成功,也很容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产生排斥现象,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并发症。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在不同程度上被攻克或缓解,“白血病是绝症”已成过去,骨髓移植也不再“垄断”延长生存期希望。比如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3型,APL),部分患者无需骨髓移植即可治愈,治愈率高达90%,是目前临床上预后效果最好的白血病类型。
2001年,全球首个靶向药伊马替尼(格列卫)上市,开创了小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的时代。作为首个ABL1靶向药物(一代),伊马替尼成功地将原来致死率很高的CML变成了慢性病,10年存活率高达83.3%。时至今日,伊马替尼仍是CML的首选治疗药物。
伊马替尼同其他靶向药一样不可避免出现耐药,有研究显示现在已有超过50多种ABL1激酶结构域耐药突变。此时,二代ABL1靶向药物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氟马替尼等可替代选用。但二代药物同样面临耐药困境,其中最具耐药性、最常见的即ABL1 T315I突变,这也正是普纳替尼研发的初衷之一。
当然,普纳替尼对一些少见的单点突变和多重突变存在耐药性,因此,国内外均有制药企业另辟蹊径,开始布局新型的三代BCR-ABL1抑制剂,如诺华的ABL001(Asciminib)、亚盛医药的HQP1351(Olverembatinib)等,其作用位点和机制与前三代正构抑制剂截然不同,心血管毒副作用则远小于传统的三代药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