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两种基因突变形式之一,克唑替尼是一个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抑制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用于治疗ALK或ROS-1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着检测方法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ALK突变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型,除了经典的ALK-EML4融合突变之外,还发现了其他的融合伴侣,不同的融合突变给以克唑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个专家组团队在《JTO》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又一例克唑替尼对新型ALK融合突变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位61岁的中国男性患者,CT检查发现患者肺门处存在一个不规则结节,之后患者进行了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确认,确诊为IIIB期肺腺癌。
在还未进行标准治疗的情况下,医生先对该患者的处理好的组织样本进行新一代测序(NGS)检查,以便发现最初肿瘤的基因突变。结果显示,患者21号染色体长臂的21.1的Linc00308/D21S2088E基因间区域与2号染色体短臂的ALK的内含子19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融合突变。DNA测序结构显示,融合转录由此基因区间和ALK基因20-29外显子组成,后者完整编码了ALK胞内激酶结构域。之后患者通过T-PCR和Sanger测序在RNA层面验证了该新ALK基因融合突变。并且患者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前,通过常规FISH检测和免疫组化对组织样本进行了重新确认。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患者开始每日两次的口服250 mg的克唑替尼进行治疗。四个月后,CT扫描显示,靶病灶肿瘤明显缩小,瘤体最大直径从2.93mm降至1.92mm,六个月时病情仍有缓解。外周血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查显示,与基线时CTC水平(13/mL)相比,治疗4个月CTC数量显著下降,并且在4个月内(2019年4月~2019年8月)保持在1/mL.重复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提示,突变的基因频率与肿瘤符合密切相关,能准确的反应出克唑替尼对肿瘤组织的控制效果。目前,克唑替尼仍有良好的耐受性。此外进一步研究显示,克唑替尼可显著抑制从肺腺癌新鲜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Y1507和Y1604位点的ALK磷酸化,且患者ALK阳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对克唑替尼治疗高度敏感。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克唑替尼 https://cctn.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