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己烯酸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视野缩窄,往往是无症状的双侧向心性视野缩窄。在最初被临床医生报道后,即引起广泛的关注。鉴于这是一种潜在致残的药物不良反应,监管部门在决策时亟需全面了解有关这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信息,包括:发生机制、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危险因素、进展速度、严重程度、是否可逆、可监测手段、可防控措施等。只有将这些信息与其临床获益综合在一起分析,才能决定是否可以批准上市,以及上市后的产品说明书中应如何进行警告和提供相应处理措施。
根据文献报道,氨己烯酸导致的视野缩窄的发生率从14%到92%不等。各研究在临床标准、视野检查方法选择、给药剂量和治疗周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氨己烯酸导致的视野缩窄是一种外周型视野缩窄,缺损从四周向中央收缩,黄斑受累相对较少,因此患者自己往往不易发现。一些儿童患者还有辩色异常和视敏度下降的情况。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类视野缩窄好发于男性,发生率与氨己烯酸的累计用药剂量呈正相关。据估计,累计用药1000 g的患者发生视野缩窄的风险为4%,而累计用药3000~5000 g的患者发病风险则为75%。视野缩窄出现的时间可以是用药后6周到10年。
WILD等开展了一项同时纳入成年和儿童CPS患者的研究(n=524)。该研究发现,无论是用静态视野检查法,还是动态视野检查法,成年患者的视野缩窄发生率都高于8~12岁儿童,动态检查法的检出率比静态更高。另一项更大样本量的系统综述也获得了相近的结论。按严重程度划分,轻度视野缩窄占15.8%,中度10.6%~16%,重度3.0%~3.9%,严重程度与临床是否有症状无关。此外,综述研究中还纳入了未使用氨己烯酸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氨己烯酸使用者的视野缩窄发生率为44%,未使用者也有7%,提示其他抗癫痫药可能也对视野缩窄有贡献。
氨己烯酸导致视野缩窄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现有的研究证据显示,视野缩窄与视网膜内密集分布的GABAC受体以及氨己烯酸给药使视网膜内GABA水平增加相关。视网膜内高度浓聚的GABA可过度激活GABAC受体,产生兴奋性毒性(注:氨己烯酸发挥药效的药理作用是激活GABAA受体,产生神经抑制作用)。这种兴奋性毒性可造成视网膜萎缩。此外,氨己烯酸引起的视网膜内牛磺酸缺乏则可使上述情况进一步加重,这些改变使视网膜光感受体对光毒性敏感。动物研究发现,经氨己烯酸治疗后,动物的血浆牛磺酸水平较不用药降低67%。将动物安置在黑暗环境中,或者给动物补充牛磺酸,都可以防止或减轻视网膜损害。然而,人类使用氨己烯酸后,血浆牛磺酸水平并未降低,而且人类补充牛磺酸后视野缩窄好转的临床证据也非常有限。
在监测手段上,常规的视野检测方法需要患者认知能力正常,能够全面配合。这些要求对于氨己烯酸的IS患者和部分CPS患者均不适用。基于此,除了前述的静态和动态视野检测方法外,眼科专家们还探索了视网膜电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检测方法。通过比较,视网膜电图和OCT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定期检测氨己烯酸相关视野缩窄的方法。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抗癫痫药物氨己烯酸片/喜保宁(VIGABATRIN)的简要说明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氨己烯酸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