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卡丁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13-15%,由于其没有可作用的分子靶点,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虽然PD-1、PD-L1单抗已经获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SCLC,然而,较低的起效率导致大部分SCLC患者难以依靠免疫疗法长期维持病情稳定。2020年6月FDA根据一项II期篮子研究的结果加速批准了鲁比卡丁治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治疗进展的转移性SCLC。
该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Ⅱ期篮子研究,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纳入105例一线化疗后进展的SCLC患者,依据患者的无化疗间歇期(CTFI)长短,将总体人群分为化疗敏感(CTFI≥90天)和化疗耐药(CTFI<90天)两个亚组。
中位随访时间17.1个月,总体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5.2%,疾病控制率(DCR)为68.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9.3个月。亚组分析显示,化疗耐药组包含45例(43%)患者,化疗敏感组包含60例(57%)患者,化疗敏感与化疗耐药亚组的ORR分别为45%和22%,DCR分别为81.7%和51.1%,中位DOR分别为6.2个月和4.7个月,中位PFS分别为4.6个月和2.6个月,中位OS分别为11.9个月和5个月。此外,两组分别有48%、16%患者的OS超过了1年。
在安全性方面,鲁比卡丁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肌肉或关节疼痛、咳嗽和呼吸短促。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包括ALT和AST升高、肌酐升高和血糖升高。
鲁比卡丁(PM01183)通过添加一部分四氢β-卡波啉而具有比小梁蛋白更好的抗肿瘤活性。该药物诱导转录的RNA Pol II的特异性降解,伴随DNA断裂的积累,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该药物与受影响基因内富含cg的区域共价结合,阻断DNA修复机制,导致RNA Pol II延长停滞,从而降解。此外,在转录依赖的肿瘤细胞(如SCLC细胞)中,鲁比卡丁可导致转录因子与其靶启动子分离,从而阻断其反式激活活性。它还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增殖、基质重塑、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来影响肿瘤微环境。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鲁比卡丁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lb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