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labrutinib(阿卡替尼)是一种用于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功能的靶向治疗用药。BTK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在恶性B细胞中可能存在过度表达的现象。Acalabrutinib(阿卡替尼)能够阻断BCR信号,并抑制恶性B细胞肿瘤的生长及存活。
伊鲁替尼耐药虽不常见但发生率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评估患者耐药的风险,这类患者治疗应联合用药,或将伊鲁替尼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他长期治疗措施前的过渡,或者选择优于依鲁替尼的二代BTK抑制剂:阿卡替尼。
由于阿卡替尼的作用是不可逆的,体内游离的BTK数量反映了自最后一次给药后,新的BTK重新再合成的情况。为了研究BTK的再合成率,停药36~48小时,并在此期间采集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游离BTK。基于线性回归计算,BTK再合成率的中位数估计为CLL患者14.5%/天,而健康志愿者为6.2%/天,CLL患者的BTK再合成速率高于健康人群。
在CLL细胞所处的对其存活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微环境(骨髓/淋巴结)中,目前对阿卡替尼及其它BTK抑制剂在其中的活性不甚清楚。因此研究者在药物处于波谷浓度时,对淋巴结、骨髓中的BTK占有率进行了检测。在淋巴结中,中位BTK占有率BID组高于QD组,分别为BID组95.8%,QD组90.1%
在匹配成对的骨髓和血液样本中同时检测BTK占有率,两者未见明显差异。淋巴结和骨髓中BTK的占有率与配对的血标本BTK占有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均<0.001),这些数据表明,阿卡替尼能在淋巴结和骨髓中同样有效地渗透并抑制BTK。在使用阿卡替尼治疗后,血液和淋巴结中的BCR、NFκB、细胞因子信号、细胞代谢等均表现为活性的下调。此外,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的基因(如增殖和T细胞活化)也被抑制了。
研究者比较了不同给药组之间的基因转录数据,发现治疗3天后,与QD组相比,BID组的多个通路下调更明显。并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两组之间这种抑制上的差异更加明显。BCR通路抑制程度与BTK占有率显著相关(P=0.04)。
阿卡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39%)、腹泻(31%)、疲劳(28%)、肌痛(21%)、青肿(21%)、恶心(19%)、皮疹(18%)、腹痛(15%)、便秘(15%)、呕吐(13%)、出血/血肿(8%)、鼻出血(6%)。
阿卡替尼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有:腹泻(3.2%)、头痛(1.6%)、腹痛(1.6%)、呕吐(1.6%)、恶心(0.8%)、疲劳(0.8%)、肌痛(0.8%)、皮疹(0.8%)、出血/血肿(0.8%)。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卡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ka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