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替派/赛替派(Thiotepa/TEPADINA)作为一种合成的抗肿瘤药物,是乙烯亚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对多种实体瘤具有显著疗效。
一、塞替派的作用机制
塞替派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它能够以多种方式影响癌细胞的DNA,并干扰其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具体来说,塞替派能够交联DNA链,使其无法正确复制和修复,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此外,它还可以干扰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过程,进一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二、塞替派的适应症
卵巢癌:适用于非根治性手术后、腹内播散伴有腹水、小骨盆转移、肺转移伴有胸水等情况。
乳腺癌:适用于非根治性手术后、皮肤转移、胸膜或肺转移伴有胸水等情况。
膀胱癌:可用于膀胱腔内灌注治疗。
消化道癌:对消化道腺癌具有一定疗效。
塞替派还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自体或同种基因造血祖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以及与其他化疗药物组合使用,预处理异体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
三、塞替派的用法用量
塞替派的用法和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膀胱腔内灌注以及动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具体剂量如下:
静脉或肌肉注射:一次10mg(0.2mg/kg),每日一次,连续5天后改为每周3次,一疗程总量300mg。
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一次10~30mg,每周1~2次。
膀胱腔内灌注:每次排空尿液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向腔内注入60mg,溶于生理盐水60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动脉注射:每次10~20mg,用法同静脉注射。
四、临床试验数据
多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塞替派在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等实体瘤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例如,在治疗卵巢癌方面,塞替派的有效率可达40%;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其有效率更是高达60%。这些数据为塞替派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皮疹等。此外,塞替派还可能引起男性患者无精子、女性无月经等生殖毒性反应。
在使用塞替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本品过敏者、严重骨髓抑制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外周血象、肝肾功能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副作用。
六、特殊人群用药考虑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在使用塞替派时需要特别小心。这些人群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可能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或给药方式。
在肝功能较差时,应使用较低的塞替派剂量;在白血病、淋巴瘤病人中,为防止尿酸性肾病或高尿酸血症,可给予大量补液或别嘌呤醇。
塞替派/赛替派(Thiotepa/TEPADINA)作为一种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塞替派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s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