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免疫抑制剂方案,包括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虽能诱导肾病综合征缓解,对防止肾功能恶化明确有效,但副作用较大;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也能诱导肾病综合征缓解,但停药后40-50%的患者复发,存在药物依赖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副作用小且不依赖的新疗法出现。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科学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膜性肾病的肾穿刺病理,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免疫荧光见IgG沿基底膜颗粒样沉积,有时还伴有C3沉积,电镜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1957年,当医学界发现膜性肾病患者的基底膜有IgG沉积后,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体内存在抗足细胞的自身抗体”的假说。5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一直致力于致病性抗体的寻找。直到2009年,才发现80%左右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PLA2R抗体,3%左右的患者存在抗THSD7A抗体,并观察到这些抗体的滴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抗体水平的下降也和疾病的缓解相关。
可问题是,怎么消灭这些致病性抗体呢?我们知道,免疫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前体,因此清除B细胞就能抑制抗体的产生。清除B细胞,需要先能识别出B细胞。CD20是B细胞表面的标志性分子,找到它能“揪出”B细胞。在体内注射CD20的单抗,就能清除掉B细胞,从而抑制抗体的产生。
而咱们今天要说的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就是CD20的单抗,它能使B细胞耗竭。利妥昔单抗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但一直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其作为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
一些非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其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无效的患者,再使用利妥昔单抗仍有50%的人有效。因此,一直以来,利妥昔单抗更多的是作为膜性肾病的二线治疗。现在,利妥昔单抗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有了最新证据。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期刊》重磅发布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关于利妥昔单抗直接单挑膜性肾病领域,具有大哥地位的---环孢素。环孢素方案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初始免疫抑制治疗的一线替代方案。
研究者最后总结,在疗效上,利妥昔单抗不输环孢素,并且,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在维持缓解方面,利妥昔单抗表现得更优秀。而副作用方面,两组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但严重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组更少(17% vs 31%)。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输液反应、瘙痒、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而环孢素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钾、血肌酐升高、胃肠道反应。有7位患者因为不能耐受环孢素的这些副作用而停药。研究者表示,在该实验进行过程中,利妥昔单抗组的患者比环孢素组的患者,抗PLA2R抗体下降得更早、幅度更大,维持时间更长。
通常,抗PLA2R抗体下降,总是先于临床表现。在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之前,广泛的免疫损伤需要长时间的足细胞重构。因此,有治疗效果的患者,通常免疫指标下降在前,而蛋白尿指标下降在后。这也使得患者要看到临床效果,观察时间可能较长,60%的总缓解率,也许低估了利妥昔单抗的能力,一些患者在利妥昔单抗开始治疗后的36个月才能达到最佳缓解状态。
研究者认为,从经济角度考虑,利妥昔单抗也有它的优势。比起每日两次口服环孢素,利妥昔单抗输液更容易坚持。虽然初始治疗,利妥昔单抗(靶向药都是比较贵的)成本明显高于环孢素,但这一因素需要与利妥昔单抗的长期疗效、更高的缓解率、更好的肾功能保护和较低的复发率进行权衡,相对而言,总体成本较低。希望在未来,利妥昔单抗以及更多的新疗法能够造福广大肾病患者。
详情请访问 利妥昔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