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唯一一个获得FDA三项突破性治疗指定的药品,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染色体17p缺失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布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小分子BTK抑制剂,能够与BTK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该药自诞生之初就改变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生存前景。不过,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对它产生应答,而且长期使用时产生的毒性问题也有待解决,这为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提供了竞争的机会与空间。
发布的研究数据,源于一项代号为"ALPINE"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NCT03734016),旨在评估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CLL或SLL患者。
此次公布的期中分析结果,均来自于首先入组ALPINE试验的415例患者,其中207例患者接受泽布替尼(Zanubrutinib)治疗,208例接受伊布替尼(Ibrutinib)治疗。
截止期中分析,在中位随访时间为15.3个月时,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结果显示,相较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经研究者评估的ORR(即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相加比例)具优效性。在期中分析中,泽布替尼取得了经独立审查委员会(IRC)分析的ORR非劣性。试验有效性结果如下:
经研究者评估,泽布替尼显示出78.3%的ORR(95% CI: 72.0,83.7),对比伊布替尼62.5%(95% CI:55.5,69.1),达到具有统计意义的改善(p=0.0006);经研究者评估,在肿瘤组织中染色体17p缺失,即del(17p)的患者中,泽布替尼组患者获得了83.3%的ORR,而伊布替尼组数据为53.8%。
PFS数据尚未成熟,正式分析将在目标事件数量达到后开展,经研究者评估,在12个月时,泽布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率为94.9%,伊布替尼组为84.0%(描述性p=0.0007;描述性风险比[HR]= 0.40 [95% CI: 0.23, 0.69]);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在12个月时,泽布替尼组的总生存率为97.0%,伊布替尼组数据为92.7%(描述性p=0.1081; 描述性HR=0.54 [95% CI: 0.25, 1.16])。
除此之外,ALPINE研究不仅充分显示出比伊布替尼疗效更佳的数据,而且泽布替尼在房颤或房扑事件率这项重要心脏毒性指标上的数值也显著低于伊布替尼。众所周知,伊布替尼毒性机制所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尤其是心房纤颤和高血压,是产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因素,也是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产品“短板”。
2019年12月,国际医学期刊《Blood》杂志发表论文,证实临床使用伊布替尼期间,患者出现新的或恶化的高血压相当常见,累积发生率高达78%;《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刊载论文同样指出,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常发生出血、感染、房颤、腹泻、关节痛、高血压等8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伊布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y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