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林伯格综合癌症中心确诊为AML或MDS的成人患者,且年龄在18-65岁之间,共计51例。
治疗方案上,所有患者均接受AcDVP16诱导治疗,即第1-3天静注阿糖胞苷(667 mg/m2/d)和柔红霉素(45 mg/m2,若无柔红霉素,可改用伊达比星,8 mg/m2),第8-10天静注依托泊苷400 mg/m2。
43例在ELR后开始口服泊马度胺。ELR定义为开始诱导治疗后的14天至30天内,其中3天白细胞计数(WBC)高于0.2x10⁹/L.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性采取抗菌药预防和鞘内预防等措施。
在泊马度胺给药方案上,研究人员采取了剂量递增的策略,并分为了连续10天给药组和连续21天给药组。其中10天给药组10例,依2 mg/d(3例)、4 mg/d(3例)、8 mg/d(7例)剂量递增。
21天给药组30例,包括4 mg/d(10例)、8 mg/d(5例)以及最大耐受剂量组(4 mg/d)增至15例,详细给药方案如下图所示。研究的评估指标包括完全缓解率、OS、DFS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等。
在43例接受泊马度胺的患者中,中位年龄54岁,60岁以上者12例(28%),女性居多(25例,58%)。疾病类型上,4例(8%)为高危MDS和39例AML(92%)。
治疗效果统计上,33例(78%)患者实现总体完全缓解(CR/CRi),包括3例(75%)高危MDS和30例(77%)AML.在生存期统计上,中位DFS为20.6个月,中位OS为27.1个月。
在亚组分析上,预后不良核型组AML经泊马度胺治疗可实现86%的总体缓解率。在外周血和骨髓的分子遗传学检验结果分析上,泊马度胺可显著降低CD4+和CD8+T细胞Aiolos基因表达,从而有效促进T细胞分化、增殖,以及促进细胞因子的合成。
在治疗毒副反应统计上,10天给药组及21天给药组4 mg/d剂量下,未发现任何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DLT),而在8 mg/d剂量下出现2例DLT,包括1例3级肝功能ALT/AST比值升高,1例4级呼吸衰竭。
泊马度胺常见的1-2级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包括红疹(16%)、ALT/AST比值升高(14%)、黏膜炎(14%)和发热(12%),详细毒副反应统计如下表1所示。另外,30天总体死亡率和60天总体死亡率分别为2%和4%,死因包括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残留病变。
综上研究人员认为,初诊AML和高危MDS患者可基本耐受在时序诱导疗法后早期淋巴细胞恢复期间给予泊马度胺,而且可在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患者中呈现较高的完全缓解率。
然而,泊马度胺疗效显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尚不明确。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初步探明,泊马度胺或可诱导免疫微环境、有效降低药物耐受并提高治疗缓解率。对于后续研究设计,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究泊马度胺与其他常规诱导化疗方案联用的治疗效果,以及泊马度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泊马度胺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p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