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尼单抗和西妥昔单抗是两款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两者后线应用可以给转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两者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本质差异呢?近期,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杂志发表了一项II期非劣效性研究,发现帕尼单抗联合伊立替康疗效非劣于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
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据估计,到2030年,约有110万患者死于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针对EGFR胞外段的单克隆抗体,既往研究显示,相较于最佳支持治疗,这两款抗体可以给化疗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获益,但这一获益只在KRAS第2外显子野生型的患者中观察到。III期ASPECCT研究发现,帕尼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在KRSA第2外显子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疗效相似。此外,西妥昔单抗可以恢复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伊立替康的敏感性,而一项II期临床研究同样发现,帕尼单抗联合伊利替康在KRAS第2外显子野生型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两者的疗效并没有进行直接比较。本研究旨在探索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在氟尿嘧啶、伊利替康和奥沙利铂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当时的疗效及安全性。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II期、非劣效性研究,在日本31家中心进行,患者入组标准为病理确诊的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既往接受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利替康为基础的化疗进展或不可耐受,KRAS第2外显子为野生型,年龄≥20岁,PS评分0~2分,既往未接受过针对EGFR的治疗。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前线伊立替康最终的剂量小于100 mg/m2,或既往化疗不可耐受,有症状脑转移或脑膜转移的患者同样不允许入住。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接受帕尼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研究根据PS评分以及前线是否使用贝伐单抗进行分组,伊立替康的治疗剂量为150 mg/m2,每2周进行一次,帕尼单抗治疗剂量为6mg/kg,每2周治疗一次,西妥昔单抗治疗剂量起始剂量为400 mg/m2,随后每周给予250 mg/m2的治疗,治疗应当持续进行,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反应或患者撤销知情同意。疗效每8周进行一次评估。该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帕尼单抗相较于西妥昔单抗在PFS的非劣效性,非劣效值设定为HR=1.30。
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9月,共计121例患者入组,帕尼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组分别入组61例和60例患者,其中西妥昔单抗组1例患者含有第2原发肿瘤,被排除分析。两组之间基线特点均衡可比,全组队列中,87%的患者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或直肠,63%的患者有肝转移,97%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含有贝伐单抗的治疗。数据截止(2015年12月)时,帕尼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9个月和11.5个月,全组97%患者出现PFS事件,帕尼单抗组和西妥昔单抗组的PFS分别为5.42个月和4.27个月,研究达到非劣效性终点(HR=0.64)。中位OS分别为14.85个月和11.53个月(HR=0.66)。两组的ORR分别为26%和22%。在PFS和OS的亚组分析中,都显示了帕尼单抗联合治疗疗效更好的趋势。
安全性:共计118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周期的治疗。帕尼单抗组和西妥昔单抗组分别有60例患者和58例患者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两组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7%。西妥昔单抗组3度及以上白细胞下降及中性粒细胞下降更常见,帕尼单抗组3度及以上低镁血症更为常见。西妥昔单抗组有1例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死亡。
研究结论:在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帕尼单抗联合伊立替康非劣效于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帕尼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