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PC)是一种地理分布不平衡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华南、东亚、东南亚和北非尤为常见。全世界每年报告的鼻咽癌新发病例约为12.9万例,死于鼻咽癌的病例约为7.3万例。在新诊断的患者中,同期转移率约为5%。此外,大约20%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即使经过根治性的治疗也会发生远处失败,这仍然是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总之,大约四分之一的鼻咽癌患者最终会出现需要全身治疗的转移性疾病。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改善各种类型癌症患者的生存结果,但有关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在转移性鼻咽癌(NP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有限。卡培他滨属于细胞毒性药物,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化疗药物。不同于靶向药物针对性杀死表达某种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化疗药物主要攻击处于快速分裂期的细胞,因此除了蛮横的肿瘤细胞以外,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就是血液细胞。
这项随机3期临床试验于2015年5月16日至2020年1月9日在中山大学癌症中心进行,104例新诊断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在接受紫杉醇、顺铂和卡培他滨诱导化疗4~6周期后获得疾病控制。最后的随访日期是2021年5月30日。所有的疗效分析都是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的。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是客观应答率、应答期、总存活率和安全性。
本研究包括104名患者(84名男性(80.8%);中位年龄47岁[IQR,38-54岁]),其中52名患者被分配到卡培他滨维持组,52名患者被分配到BSC组。经过平均33.8个月(IQR,22.9-50.7个月)的随访,卡培他滨维持组有23例(44.2%)进展或死亡事件,而BSC组有37例进展或死亡事件(71.2%)。卡培他滨维持组的中位PFS(35.9个月[95%CI,20.5个月~未达])显著高于BSC组(8.2个月[95%CI,6.4-10.0个月]),风险比为0.44(95%CI,0.26-0.74;P=0.002)。与BSC组相比,卡培他滨维持组的客观有效率(25.0%;40.0个月)和中位有效时间(分别为25.0%(13例)和11.5%(6例);中位有效时间分别为40.0个月[95%CI,未达-未达]和13.2个月[95%CI,9.9-16.5个月]),明显高于BSC组。维持治疗期间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是贫血(6/50(12.0%))、手足综合征(5/50(10.0%))、恶心呕吐(3/50(6.0%))、疲劳(2/50(4.0%))和粘膜炎(2/50(4.0%))。卡培他滨维持组没有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病例。
在这项3期随机临床试验中,卡培他滨维持疗法显著改善了新诊断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PFS,这些患者在接受卡培他滨诱导化疗后获得了疾病控制。卡培他滨的毒性作用可控。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卡博替尼/卡布替尼(CABOZANTINIB)相关安全信息说明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卡培他滨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