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上公开的研究结果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研究统计了在现实世界应用条件下,仑伐替尼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总生存期更长?
研究进行时间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共观察了51例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肝癌患者。整体来说,共有9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任何等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为新发或恶化的高血压(47%)和甲状腺功能减退(39%)。在报告发生了新发或恶化的高血压的患者中,88%的患者需要使用降压药;在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75%的患者需要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其它严重的不良事件包括十二指肠溃疡(2%)、恶性高血压(2%)、过敏(2%)和其它原因导致的死亡(2%)。
但研究者同样指出,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样与最终的疗效相关。在治疗期间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竟然显著地超过了未发生此类不良事件的患者!
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309天;而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尚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仍有超过50%的患者存活。除此以外,单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基线白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也是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因素。不良事件,有时候也并非停药指征?
绝大多数时候,医生和患者们都认可,发生了“不良事件”是一件坏事。比如,此次现实世界研究中观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仑伐替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在临床试验状态下,REFLECT试验中,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6%。但根据本项现实世界研究中的分析结果,甲状腺减退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很可能意味着患者对于仑伐替尼的响应更充分,因此疗效更好。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免疫治疗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2020年10月发表于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分析了来自5个中心的6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者指出,发生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比那些没有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生存期更长。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任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8.7个月,发生了1个器官或组织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2.3个月,发生了2个器官或组织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1.8个月!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研究者也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2.8个月 vs 5.1个月 vs 10.9个月)。
的确,从理论上来分析,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就意味着在靶细胞(癌细胞)、靶病灶(肿瘤病灶)以外的地方,有更多细胞与组织对于药物产生了反应。以此类推,靶细胞和靶病灶对于同种药物产生反应的几率和程度也会更高,疗效自然也就越好。研究者指出,类似的发现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很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仑伐替尼/乐伐替尼(LENVATINIB)在肝细胞癌中具有较高的总生存率和应答率?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仑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lf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