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乳腺癌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中国,乳腺癌同样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乳腺癌根据分子分型,可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ER阳性、HER2阳性,ER阴性、HER2阳性,ER阴性、HER2阴性等类型。其中,E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60%-70%。对于这类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病情仍会进展,尤其是携带雌激素受体1基因(ESR1)突变的患者,治疗选择十分有限,预后较差。
艾拉司群(Orserdu,通用名:elacestrant)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是一类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的药物,也是二十多年来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此类药物。
艾拉司群的作用机制较为独特。雌激素在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常情况下,雌激素与ER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会进入细胞核,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而艾拉司群可以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紧密结合。在E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细胞中,艾拉司群在特定浓度下,能够抑制17β-雌二醇介导的细胞增殖,并且诱导通过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ERα蛋白降解。简单来说,它不仅能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还能破坏癌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从源头抑制癌症的生长。而且,艾拉司群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在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模型中,对氟维司群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耐药的模型,以及具有ESR1基因突变的耐药模型,都能发挥作用。
基于III期EMERALD研究的积极数据,艾拉司群已获批用于治疗在至少一种内分泌疗法后病情进展,且患有ER阳性、HER2阴性、ESR1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或成年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乳腺癌伴有ESR1基因突变的患者群体中,与标准治疗相比,使用艾拉司群可使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45%,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艾拉司群常见的不良反应(>10%)包括肌肉骨骼疼痛、恶心、胆固醇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加、甘油三酯增加、疲劳、血红蛋白减少、呕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加、钠减少、肌酐增加、食欲下降、腹泻、头痛、便秘、腹痛、潮热和消化不良等。
艾拉司群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ER阳性、HER2阴性且ESR1突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