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胃肠道的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前体细胞。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每百万人口中约有10-20人被诊断为GIST。它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和小肠最为常见。GIST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肿瘤可能会发生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在过去,对于GIST的治疗,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在手术后会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传统的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发挥了重要作用。伊马替尼通过抑制KIT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会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其他二线、三线治疗药物,如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对于耐药患者,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阿伐替尼的出现,为GIST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得益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在GIST肿瘤细胞中,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的突变较为常见。这些突变导致KIT和PDGFRA激酶持续激活,促使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存活和转移。阿伐普替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KIT和PDGFRA激酶抑制剂,尤其对PDGFRA D842V突变具有高度活性。
与传统激酶抑制剂不同,阿伐替尼能够特异性地与KIT和PDGFRA激酶的非活性构象结合。传统抑制剂大多作用于激酶的活性构象,而肿瘤细胞在长期受到这类抑制剂作用后,容易通过改变激酶构象来逃避抑制,从而产生耐药。阿伐普替尼独特的结合方式,使其不受激酶活性状态的影响,无论是对野生型还是多种突变型的KIT和PDGFRA激酶,都能发挥强大的抑制作用。当阿伐普替尼与激酶结合后,它能有效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如RAS-MAPK、PI3K-AKT等通路。这些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阻断这些通路,阿伐普替尼从多个层面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在临床研究中,阿伐替尼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对于携带PDGFRA D842V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患者,使用阿伐普替尼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高达86%,疾病控制率接近100%。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对于其他KIT和PDGFRA突变类型以及对传统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阿伐普替尼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这为那些曾经陷入治疗困境的GIST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让他们看到了战胜疾病的希望。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wp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