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成人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死亡人数超过了10万例。近10年来,随着对肾透明细胞癌驱动基因的了解,小分子靶向药揭开了晚期RCC治疗的历史新篇章,抗血管类药物舒尼替尼被各大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但毒副反应限制了这类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同时在高危人群中的疗效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免疫+靶向联合治疗拉开了RCC治疗的新篇章。纳武利尤单抗+伊匹单抗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RCC患者的一线治疗。FDA又批准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用于晚期RCC患者的一线治疗。面对如此多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肾癌患者如何选择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康复的方案?
在第37届CFS年会上,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的Robert J. Motzer医生通过引入危险因素分层方法,对获批的两项免疫+靶向联合治疗数据进行了详细比较。
我们知道,晚期RCC的预后与危险度分级有关。根据危险度分层因素,晚期RCC患者可分成低危、中危、高危。RCC常用的IMDC危险度分层因素包括:KPS体力状况评分,从诊断到一线全身治疗的时间间隔,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校正的血清钙浓度。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昔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ax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