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是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起始选择。目前,临床实践中可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已达7种。这些药物各有特点,正确认识上述药物并掌握其应用注意事项是实现安全有效血糖控制的重要法宝。但是,临床实践中大家真的用对、用好这些武器了吗?人们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认识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
二甲双胍是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均建议,若无禁忌证或不耐受,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基础治疗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
临床实践中,人们在应用二甲双胍时常担心会导致肝肾损害。实际上,二甲双胍并不经过肝脏代谢;即使在特殊人群中也不会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不会导致肾损害及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2016年《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明确强调,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但肝功能受损会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此外,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时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肾功能不全者,指南推荐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调整二甲双胍的用量。具体来说,eGFR≥60 ml/min/1.73㎡时,无需调整剂量;处于45~59 ml/min/1.73㎡之间时应减量;<45 ml/min/1.73㎡时需禁用。
JAMA系统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并不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肾功能受损(eGFR<45 ml/min/1.73㎡)和低氧血症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以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