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理学角度分析
TAF是在替诺福韦的结构上加了酰胺键,同样提高了肠道吸收和生物利用率。TAF不在血液中水解,而是通过被动扩散以及肝脏摄取性转运蛋白 OATP1B1 和 OATP1B3 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中,TAF被羧酸酯酶 1( carboxylesterase 1,CES1) 水解为替诺福韦,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CES1主要在 HBV感染的肝细胞中表达,所以 TAF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使得较低剂量的 TAF(25 mg) 就能起到充分的抗病毒作用。TAF在肠道和血浆中稳定性高且浓度低,与TDF相比,TAF给药后替诺福韦在全身血浆中的平均暴露量降低 89%。血液中暴露的替诺福韦经由循环进入肾小管的量也大幅度降低,因此提高了TAF的肾脏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基于肾小管损伤而发生骨密度降低的风险。
2 慢乙肝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为什么能用TAF
代谢是人体内 TAF的主要消除途径,口服吸收后,超过80%的TAF经代谢消除。TAF通过肝细胞内的 CES1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组织蛋白酶A代谢为主要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后者经磷酸化后形成活性代谢产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完整的TAF经肾排泄是次要途径,在尿中消除的剂量<1%。TAF和替诺福韦的中位血浆半衰期分别为 0.51h和32.37 h。因此TAF在轻度和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中是安全的。然而,目前尚不建议在肌酐清除率<15 ml/min 且未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使用TAF。
3 TAF不易产生耐药
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相比,TAF具有很高的耐药屏障,目前尚未发现TAF耐药的慢性HBV感染者。接受TAF治疗后,针对出现病毒学突破( HBV DNA < 69IU/ml 之后连续2次随访的HBV DNA≥69IU/ml,或相对于最低值 HBV DNA 增加 1.0 log10或以上)的患者、第96周HBVDNA≥69IU/ml 的患者或在第24 周以及之后停药时 HBV DNA≥69 IU/ml 的患者,执行了配对基线和治疗期HBV分离株的序列分析。第48周(n=20)和第96 周(n=72)的序列分析均未在这些分离株中鉴别出与TAF基因耐药和表型耐药相关的基因。
4 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目前尚没有TAF与慢性HBV感染者HCC发生风险的研究,鉴于TAF与TDF同为替诺福韦的前体药物,活性成分相同,推测二者对于HCC发生风险的影响相似,一项研究表明,TAF治疗组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TDF治疗组,而ALT复常与HCC发生降低相关,因此,说明TAF可以更好地降低HCC发生风险。但是,对于TAF、TDF和恩替卡韦对慢性HBV感染者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包括HCC发生风险是否不同,未来仍需开展前瞻性大样本临床研究来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新一代抗乙肝药韦立得/替诺福韦二代(TAF)有多强?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TAF https://taf.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