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国存在着庞大的乙肝感染人群基数,我们也一直面临着其进展为肝癌的严峻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肝癌新发38.9万例,位居所有新发癌种第四位;死亡33.6万例,居死亡癌种第二位。肝细胞癌(HCC)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类型,在诸多治疗手段中,肝切除术是H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得以根治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仅20%-30%的确诊HCC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随着靶向和免疫药物的不断涌现,晚期HCC的转化治疗迎来新希望。晚期HCC患者可通过靶向联合免疫转化治疗缩小病灶,降期后再进行手术切除。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转化治疗成功率达20%-30%,显著地扩大了手术治疗的患者范围,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然而,肝癌切除术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尤其是中晚期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更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HCC术后高复发风险与术前可能已存在微小播散灶或者患者肝炎疾病史有关。既往临床上缺乏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限制了HCC患者生存期。《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特别提出,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为主要目标。针对术后复发高危患者的TACE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术后中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和α-干扰素治疗等也有助于减少复发、延长生存。然而针对HCC的系统辅助治疗目前尚无标准方案,化疗、免疫、靶向等策略仍在积极探索中。总的来说,肝癌的系统辅助治疗仍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由于中晚期HCC患者在根治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因此,需要重点探索其术后辅助治疗新策略。随着肝癌系统治疗的不断发展,很多药物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REFLECT研究中仑伐替尼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0.6%(mRECIST, IIR),并展现出了7.4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13.6个月的中位生存期(mOS)。仑伐替尼出色的疗效为其线序前移的探索奠定了基础,也为降低HCC术后复发风险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一项由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牵头的国内多中心的LANC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术后高复发风险的HCC患者,仑伐替尼联合TACE较单纯TACE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17个月 vs 9个月;P=0.0228),将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0%(HR=0.6,95%Cl:0.4-1.0)。
2022年ASCO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团队主导的一项多中心、单臂、前瞻性临床试验对符合入组标准的CNLC IIb/IIIa期患者在实施R0切除术后4-6周内予以仑伐替尼辅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1年RFS率为50.5%,mRFS为16.5个月(95%CI:11.3–21.7),为患者生存带来较好的改善。安全性方面:仅5名患者(11.9%)有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血小板减少2例,蛋白尿2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无治疗相关死亡。该研究证实仑伐替尼用于肝癌辅助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本次ASCO更新mRFS数据长于2021年APPLE会议报道的初步数据(mRFS 9.03个月,n=24),展现了极佳的突破,为肝癌辅助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由此可见,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靶向单药或联合方案为HCC治疗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通过建立从术前转化治疗,手术切除至术后辅助治疗这一全程管理体系,进一步延长了HCC患者的生存期。随着免疫治疗登场,仑伐替尼+免疫在一线治疗的疗效广受认可,进一步的线序前移也让人无比期待。
总而言之,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将为HCC辅助治疗开启新篇章,让肝癌的全病程治疗有极大可能改写指南,成就新的治疗标准。随着系统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及新药、新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仑伐替尼等单药TKI,仑伐替尼+TACE,贝伐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等靶免联合方案的线序前移探索,将为肝癌辅助治疗带来更多希望。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仑伐替尼/乐卫玛(LENVATINIB)如何使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仑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lf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