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RAS野生型(WT)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但最初受益于EGFR阻断的患者几乎总是会产生耐药性。从分子学角度来看获得抗性主要有两个主要机制:第一个是涉及EGFR下游(如NRAS和BRAF)的激活突变,第二是依赖于EGFR胞外域结构(ECD)中的突变,这些突变损害了抗体和靶点的结合。
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后最初有反应,而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仍然是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这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复发的分子基础具有特异性,进展时的组织活检无法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其次,约40%的病例中出现的KRAS、NRAS和EGFR胞外域结构(ECD)获得性突变,这些突变通常是高度异质性的,相应的突变蛋白很难在药理学上靶向。第三,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除二线治疗外的晚期标准治疗方案效果较差,且伴有毒性。在这种情况下,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再治疗可以作为临床实践中晚期治疗方案。
CHRONOS试验,这是一项多中心,不设盲,单臂的二期临床试验,评估ctDNA中RAS、BRAF和EGFR胞外域结构(ECD)突变状态指导帕尼单抗抗EGFR治疗的可行性。主要终点是根据实体肿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1.1版的总缓解率。次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率(PFS)、OS,毒性和不良事件通用标准(CTCAE)4.03版中的不良事件。
CHRONOS试验中仅招募ctDNA中检测的所有突变的水平低于检测值的患者,我们称之为“零突变ctDNA鉴别分类”。共筛选了52例患者,其中27例患者ctDNA中RAS、BRAF和EGFR胞外域未检测到变异的患者进行抗EGFR治疗(见图1)。27例患者既往抗癌治疗中位数为3次,最常用的既往抗EGFR治疗药物是帕尼单抗(15/27,55%),主要用于一线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微卫星稳定型。
根据”零突变ctDNA鉴别分类”要求,36例患者符合进行帕尼单抗再用药的条件。其中27人按照试验方案接受了药物治疗。液体活检筛查和第一次帕尼单抗再注射之间的中位时间是21天。该试验主要终点为总缓解率,8个患者部分缓解(PR)即总缓解率为30%(见图2),部分缓解患者中位持续时间为17周。27例患者中11例达到病情稳定(SD),11例患者中9例持续4个月以上。因此63%的患者获得了疾病控制(PR+SD>4个月)。考虑到患者曾经接受并失败的系统治疗方案的中位数为三次,就肿瘤收缩率,以及帕尼单抗所达到的效果与三线标准治疗如瑞格非尼或三氟尿苷-替吡拉西相比效果良好且显著。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接受过1剂帕尼单抗的患者,没有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也没有退出治疗,且未发现5级不良事件。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帕尼单抗(VECTIBIX)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更加出色?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帕尼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