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突变最早在淋巴瘤中被发现,2007年日本科学家Hiroyuki Mano等人首次证明ALK突变也是肺癌的一个驱动基因[2]。通常来说,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约有3%~7%携带ALK突变,其中较为年轻、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ALK突变的发生频率较高。
2011年,首个ALK靶向药克唑替尼被FDA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而后阿来替尼、布格替尼等二代ALK抑制剂又陆续诞生,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也已问世。其中,阿来替尼于2018年8月正式登陆中国,到现在已有4年时间。阿来替尼在中国的真实患者中表现如何?研究人员对2018~2020年间,到上海胸科医院和肺科医院就诊并使用阿来替尼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了分析。
研究一共纳入了127名患者,中位年龄50岁,87%从不吸烟,34.6%有脑转移。相比一般的肺癌患者,这些ALK阳性的肺癌患者确实相对年轻,而且不吸烟的比例很高。在治疗上,54.3%的患者是一线直接使用阿来替尼,34.6%在之前使用过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11%接受过其它治疗。在接受阿来替尼治疗后,全部127位患者中53.5%的病情得到缓解,91.3%的患者病情被控制。44位脑转移患者中,6人颅内完全缓解,22人颅内部分缓解,还有11人的颅内疾病得到控制,颅内完全缓解率和颅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6%和88.6%。
到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20.2个月,共有35名患者的病情出现进展或死亡。阿来替尼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77.4%,2年无进展生存率6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阿来替尼无愧于“黄金靶向药”之名。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在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诊断为腺癌、一线使用阿来替尼或者疾病局限于胸部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长,而有肝转移的患者、存在TP53共突变的患者和之前使用过克唑替尼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短。尤其是使用过克唑替尼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只有17.2个月,疾病进展的风险是其它患者的3倍多,客观缓解率也只有20.5%,远低于其它患者的72.3%。
研究人员表示,阿来替尼在中国的真实患者中取得了与临床试验中相近的成绩,再次证明了阿来替尼治疗AL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另外,研究中发现的肝转移、TP53共突变和克唑替尼预处理三个阿来替尼治疗的不利因素,也为今后的阿来替尼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来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al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