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注射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在全球大型系列临床研究中展现了更强的降糖、减重疗效,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成为新型降糖药物中的“弄潮儿”。在第80届ADA科学年会中,关于司美格鲁肽的两项中国人群研究数据重磅揭晓:1期研究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在健康中国人群中安全和耐受性良好,与全球人群结果一致;3期临床研究中司美格鲁肽的降糖、减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并能有效降低血压。同时,还有两项基于SUSTAIN研究的分析结果在年会公布,再次验证了司美格鲁肽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
由北京医院史爱欣教授主导的司美格鲁肽1期临床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13周的研究,评估了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健康成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及耐受性。
研究设计:共入组了3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司美格鲁肽0.5mg(n=12)组或司美格鲁肽1.0mg(n=12)组,或安慰剂组(n=12)。主要研究终点为司美格鲁肽稳态下的暴露量(采用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68h]来表示)。
主要结果:司美格鲁肽稳态暴露量与给药剂量呈比例性增加。平均暴露量与既往司美格鲁肽的研究类似。1.0mg的司美格鲁肽与0.5mg司美格鲁肽的AUC0-168h的比值为1.99(95%CI:1.78~2.23)。两个剂量的司美格鲁肽组与安慰剂组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
研究结论: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健康成年人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安全性和耐受性均与既往在其他人种中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数据提示两个剂量的司美格鲁肽0.5mg、1.0m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适用于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PI)的SUSTAIN China MRCT研究是一项为期30周、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对照、平行分组、四臂3期临床研究,旨在比较司美格鲁肽(每周一次)与西格列汀(每日一次)在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设计:研究入组了868例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T2DM患者(HbA1c 7.0%~10.5%)。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以下任一治疗组:
司美格鲁肽1.0mg+西格列汀安慰剂(n=290);
司美格鲁肽0.5mg+西格列汀安慰剂(n=288);
西格列汀100mg+司美格鲁肽1.0mg安慰剂(n=145);
西格列汀100mg+司美格鲁肽0.5mg安慰剂(n=145)。
受试者中70%的患者来自中国,13%来自韩国。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30周时HbA1c自基线的变化,次要终点为30周时体重自基线的变化。
每周一次司美格鲁肽(0.5mg和1.0mg)治疗降低HbA1c和体重均显著优于西格列汀,中国人群队列与总体人群结果相似(将西格列汀两组进行合并分析,)。30周时司美格鲁肽1.0mg可降低HbA1c达1.8%、降低体重达4.0kg。
与西格列汀组相比,司美格鲁肽0.5mg及1.0mg组受试者均有更大比例达到HbA1c<7.0%或体重减轻≥5%的目标或实现复合终点(HbA1c<7.0%、无严重或血糖证实的症状性低血糖、无体重增加)。
30周时,与西格列汀相比,司美格鲁肽两个剂量组降低收缩压更为显著(司美格鲁肽0.5mg:-3.4mmHg vs. 西格列汀: -1.1mmHg,P=0.0341;司美格鲁肽1.0mg:-6.6mmHg vs. 西格列汀: -1.1mmHg,P<0.0001)。
安全性: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数量很少,未发现不良事件的聚类。司美格鲁肽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同时也是受试者终止治疗的最主要原因。经血糖证实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很低,三组间相似。
研究结论:经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应用每周一次司美格鲁肽降低HbA1c和体重的疗效显著优于西格列汀。每周一次0.5mg或1.0mg的司美格鲁肽在总体人群以及中国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本研究结果与既往发表的SUSTAIN系列研究结果一致。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索马鲁肽/司马鲁肽(SEMAGLUTIDE)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司美格鲁肽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sm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