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NSCLC患者经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往往能获得长生存,因此我们希望药物在延长生存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全程管理。但是,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作为双靶治疗,一般而言,相比单靶治疗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有的临床医生可能会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有所顾虑。
但实际上,研究发现,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的安全性可控,相比单靶治疗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我们中心也参加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的临床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总体患者可耐受。
从研究数据来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且大部分经过对症处理可完全恢复。这可能与MAPK通路中p38依赖的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这会导致导致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继而引起发热。而且,发热通常发生在治疗早期,与临床预后无关。通常首次发热的中位发生时间为治疗开始后19天,中位持续时间为9天,其中94%为1-2级发热。一项纳入1076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98.4%以上发热患者经处理可完全恢复。
除发热外,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与皮肤不良反应,同样可通过对症处理得到缓解。对于部分化疗或靶向治疗,血液毒性可能比较常见,且处理上较为棘手。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的血液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大部分为1-2级。针对血液毒性处理策略,可遵循以下原则:对于1/2级血液毒性,可继续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如果为3/4级,则中断治疗,直到毒性降低为1级或以下,并且在重启治疗时,应考虑将药物剂量降低一个等级;如毒性未下降,则应该永久停药。
基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在临床研究中的所展现的优异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目前该双靶治疗方案已经获得了国内外指南的一致高级别推荐。其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均推荐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为IV期BRAF V600突变NSCLC首选治疗方案。
在国内指南中,《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推荐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为IV期BRAF V600突变NSCLC唯一治疗方案。在2022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中,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获得II级推荐。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制定时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在国内尚未获批用于BRAF V600突变晚期/转移性NSCLC治疗的适应证。因此,相信随着适应证的获批,以及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未来推荐级别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了疗效和安全性外,治疗费用也是临床治疗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可喜的是,在获批仅仅不到一年之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BRAF V600突变转移性NSCLC的适应证就纳入了新版医保目录。这对广大患者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将大幅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用药可及性,使更多患者能够从更加高效、安全的双靶治疗中获益。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曲美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qm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