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G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致命性儿童肿瘤,通常发生在4-9岁儿童中。当肿瘤迅速侵袭脑桥,儿童就会逐渐失去肌肉控制能力。由于脑桥深藏在大脑之内,连接着大脑和脊髓,因此很难通过手术摘除DIPG肿瘤,而且放疗效果也很差,患者通常只能继续存活9个月,达到五年生存期的患者少于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panobinostat)在体外培养皿实验以及DIPG原位移植模型中可有效抑制DIPG肿瘤生长,提高生存率。联合用药试验证明相似的基因调节药物GSK-J4与帕比司他在疗效上有协同效应。
帕比司他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HDAC抑制剂,该药能增加乙酰化的组蛋白和微管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积累,引发细胞周期终止和细胞凋亡。
研究人员对16组单独培养的DIPG细胞分别进行基因分析,综合考量基因分析与高通量筛选数据后选择帕比司他(panobinostat)作为候选药物。他们用帕比司他(panobinostat)分别处理16组培养皿中的肿瘤细胞系,结果有3/4细胞系生长受抑制。研究人员将DIPG细胞原位移植到老鼠脑桥中,然后全身注射帕比司他,发现不仅DIPG肿瘤生长受抑制,而且老鼠存活期明显延长。
本研究表明帕比司他(panobinostat)或可有效治疗各种DIPG肿瘤。大概80%左右的DIPG肿瘤都存在特异性组蛋白基因变异,即H3K27M突变。该变异可以阻断组蛋白甲基化,而后者与组蛋白去乙酰化作用协同抑制基因转录。尽管H3K27M突变会扰乱多种化学标记体系的作用过程,本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帕比司他可以抑制16组不同细胞系中有H3K27M突变的一组细胞的生长,同时也能抑制其他没有该突变的细胞生长。
但是,用帕比司他处理一段时间后,H3K27M突变细胞对帕比司他产生耐药性。研究人员发现另一种相似的基因调节药物GSK-J4能抑制耐药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与组蛋白去甲基化相关。研究人员最终发现联合帕比司他和GSK-J4药物可以进一步抑制DIPG肿瘤生长,表明两种药物在疗效上具有协同作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帕比司他(FARYDAK)合皮下给予硼替佐米治疗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