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发病机制涉及巨噬细胞吞噬单钠尿酸盐(MSU),导致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从而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由此产生的炎症级联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特别是白介素(IL)-1β和IL-18。IL‐1结合内皮IL‐1受体导致信号转导、炎症介质释放和中性粒细胞募集,这是痛风出现症状和进展的原因。因此,抑制这些炎症途径中的任一步骤的药物均有治疗痛风的潜力。阿那白滞素是一种白细胞介素-1α和β受体拮抗剂,在美国用于减少18岁或一种或多种缓解疾病的抗风湿药(DMARDs)失败的老年人;用于治疗新生儿发病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NOMID),这是一种与低温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CAPS);以及用于治疗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DIRA)缺乏症。
研究者对13例住院重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10例重症监护室病人,1例广泛性三度烧伤的烧伤科病人,1例新诊断为嗜血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危重患者以及1例隔离中的活动性多药耐药结核重症患者。这些患者中,85%存在活动性感染,92%的患者肾功能不全。
使用阿那白滞素治疗了这13例患者共20次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收集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合并症、住院原因、既往痛风治疗情况、选择阿那白滞素治疗而不选标准治疗的原因、阿那白滞素的使用剂量、治疗应答情况以及副作用等相关数据。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对阿那白滞素应答良好:50%(10/20次发作)在24 h内缓解,另外40%(8/20次发作)在48 h内缓解,而剩下的10%(2/20次发作)在72小时内缓解。仅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症,另外1例疑似出现感染并发症;整体而言,阿那白滞素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对于临床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若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标准治疗时,阿那白滞素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然,该研究最大的缺点在于它并不是一项随机的回顾性观察研究,但其结果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