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是一种由VHL患者的生殖系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27300~39000。该病与诸多良、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例如:肾透明细胞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的肿瘤。贝组替凡(MK-6482,以前称为PT2977)是第二代小分子HIF-2α抑制剂,相比第一代的MK-3795(以前称为PT2385)具备更好的药理学特性,而且在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Ⅰ期临床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于VHL失活和HIF-2α活化是VHL相关肿瘤的致病机制,因此,本研究将目光聚焦贝组替凡,以评估其在VHL相关肾细胞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和安全性。
这是一个Ⅱ期、开放标签的单臂临床研究,对于入组的VHL相关肾细胞癌患者,予以每日120mg的贝组替凡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独立的影像学审查委员会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估标准(1.1版)所得出的客观缓解率【ORR(完全或部分)】,同时,还对非肾细胞癌患者使用贝组替凡治疗的治疗反应和安全性予以了评估。
在进行了中位时间为21.8个月(范围20.2~30.1个月)的随访之后,肾细胞癌患者的ORR为49%(95%CI,36~62)。胰腺病变【47/61例,77%】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15/50例,30%】的患者也观察到治疗反应。视网膜母细胞瘤的12例患者中,仅有16只眼睛的情况在治疗基线时得以评估,而在治疗后显示所有患者(100%)的情况都得到了改善。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贫血(90%)、乏力(66%),7例患者中断了治疗,其中4例是出于自身意愿,1例患者是由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1级头晕),1例患者是由于研究者评估出现进展,1例患者是由于死亡(因芬太尼的急性毒性作用)。
在本研究中,49%的VHL相关肾细胞癌患者在进行贝组替凡治疗之后获得了切实的治疗反应,绝大多数患者的肾细胞癌病灶直径出现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贝组替凡在VHL相关肾细胞癌的治疗中具备抗肿瘤活性,而2例患者(3%)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
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贝组替凡可以作为VHL相关肿瘤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补充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抗肿瘤药贝组替凡(BELZUTIFAN/WELIREG)的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说明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贝组替凡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