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先上市的pan-FGFR抑制剂,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公司的厄达替尼,于2019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用于治疗携带FGFR2/3突变或融合,在铂类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包括在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一年内)出现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膀胱癌、肾盂癌、输尿管癌等)。
RAGNAR研究(NCT04083976)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单臂二期临床试验,2019年12月5日至2022年2月15日,217例FGFR基因改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纳入研究,接受泛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Erdafitinib)每天一次的治疗,每21天一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或其它原因。
剂量方案
成年(≥18岁)患者和15-17岁的青少年患者:厄达替尼的起始剂量为8mg每日一次,空腹或随餐口服,在第一个疗程的第14天时血磷水平低于5.5mg/dL的患者,剂量增加至9mg每日一次。
12-14岁的青少年患者:厄达替尼的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一次,空腹或随餐口服,在第一个疗程的第14天时血磷水平低于5.5mg/dL的患者,剂量增加至6mg每日一次;在第二个疗程的第7天时的血磷水平低于5.5mg/dL的患者,剂量再增加至8mg每日一次。
患者基线特征
21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7岁,男性55%,白人52%,亚洲人26%,黑人3%,其它19%;ECOG PS评分:0分30%,1分69%;远处转移病灶:淋巴结55%,肝46%,肺43%,骨23%,肾上腺6%,脑6%,脊椎2%,其它31%;远处转移病灶数目:中位值2,1处20%,2处28%,3处以上50%;中位经治线程2,化疗史99%,免疫治疗史31%,其它抗肿瘤治疗史42%。
肿瘤病理类型:胆管癌3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30例,胰腺癌18例,乳腺癌16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15例,肺鳞癌14例,非鳞非小细胞肺癌9例,原发灶不明肿瘤8例,肠癌8例,子宫内膜癌8例,食道癌8例,胃癌8例,卵巢癌8例,低级别脑胶质瘤7例,宫颈癌6例,唾液腺癌5例,软组织肉瘤3例,前列腺癌2例,其它13例。
FGFR基因改变类型:FGFR融合144例(66%),FGFR突变75例(35%);FGFR1融合或突变10%,FGFR2融合或突变47%,FGFR3融合或突变44%,无FGFR4基因改变。
注:同一个患者可能具有一种以上的FGFR基因改变。
临床疗效
截至2022年8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17.9月,134例死亡,22例仍在继续服用厄达替尼,45例在随访中。
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数据:73%的患者观察到肿瘤缩小,客观缓解率30%,疾病控制率7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6.9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2月,中位总生存期10.2月。
对此款药物敏感的主要是FGFR2融合突变、FGFR3激活突变的尿路上皮癌患者。BLC2001研究结果显示,采用8 mg/d(药效学指导下剂量增加至9 mg/d)的Erdafitinib对携带有FGFR基因变异的晚期尿路上皮癌疗效显著,客观缓解率(ORR)为40%,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5.5个月,中位总生存(mOS)13.8个月!除宫颈癌,软组织肉瘤和前列腺患者外,在不同FGFR基因改变类型的多种肿瘤患者上,均观察到厄达替尼的有效应答。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厄达替尼(ERDAFITINIB)的作用机制和服用方法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厄达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eda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