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比司他(Farydak/Panobinostat)作为一种创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临床价值。
帕比司他是一种异羟肟酸类化合物,通过非选择性抑制HDAC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HDAC酶在细胞内负责去除组蛋白和其他非组蛋白的乙酰基,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分化。帕比司他通过抑制HDAC,增加乙酰化组蛋白和微管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积累,进而引发细胞周期终止和细胞凋亡。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帕比司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
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已接受至少两种治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和一种免疫调节剂)且治疗失败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帕比司他的引入,为这些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帕比司他的推荐剂量为20毫克,口服,每周期的第1、3、5、8、10、12天用药,21天为一个周期,共8个治疗周期。若患者能临床获益且没有严重的持续毒副反应,可考虑继续另外8个周期的治疗。帕比司他应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且应在同一时间服用,以确保药物浓度的稳定性。
帕比司他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腹泻、疲劳、恶心、外周水肿、食欲减低、发热和呕吐。此外,还有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特别关注:
1.心脏毒性:接受帕比司他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了严重和致命的心脏缺血性事件、严重的心率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的症状。对于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应禁止给予帕比司他治疗。
2.出血:帕比司他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了严重和致命性出血的情况,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3.骨髓抑制:帕比司他可引起骨髓抑制,包括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贫血。在治疗前和治疗中需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4.感染:帕比司他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包括肺炎、细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需监控病人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5.肝毒性:帕比司他可引起肝功能障碍,主要为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一项针对帕比司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显示,帕比司他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缓解率。该研究纳入了一定数量的患者,经过多个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的总缓解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帕比司他作为一种创新的HDAC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价值。然而,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在使用帕比司他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并减少副作用的风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