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可显著降低HBV流行率,是降低相关疾病负担的关键。对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期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但治疗药物选择、起始时间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丙酚替诺福韦(TAF )等新型抗病毒药物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待证实。
已有研究显示,孕妇乙肝病毒水平是婴儿免疫阻断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病毒载量与免疫阻断失败有关,其中2012年中国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免疫阻断失败仅见于HBeAg阳性且HBV DNA≥6 log10 copies/ml时。2017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指南、2018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等国外指南,以及2019年我国首个《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预防HBV母婴阻断:孕期抗病毒预防指南》均建议,对HBV DNA>2x105 IU/mL的孕妇,应从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阻断母婴传播,推荐的药物则主要为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或替比夫定。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TDF治疗高病毒载量孕妇可有效减少HBV母婴传播,但孕期服用TDF可能存在负面影响,如2014年一项美国多中心研究显示,感染HIV的孕妇孕期有TDF暴露史,与新生儿全身骨矿物质含量较低有关。
TAF 与TDF的前体药物同为替诺福韦,但TAF在药物设计上有所改进,在血浆中更加稳定,从而在与TDF疗效相当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髋/脊柱骨密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CG)、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等骨肾安全性相关指标。
基于以上临床证据和安全性考量,全国7个中心共同开展了本次的“TAF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回顾性、多中心、单臂全国队列研究,研究论文已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期刊发表。
本次研究入组了91例年龄≥20岁,HBeAg阳性,HBV DNA>200 000 IU/mL的孕妇,妊娠24~28周期间口服TAF 阻断HBV母婴传播,并随访至少至产后24周,且孕期和产后随访的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包括既往曾接受抗病毒治疗、重叠HIV等其他病毒感染,基线有肝细胞癌、肝硬化或应用免疫调节剂,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等。
研究主要评价指标为:①HBV母婴传播率,即产后24~28周婴儿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的比例;②婴儿先天缺陷率。次要终点包括分娩前产妇HBV DNA<200 000 IU/ml的比例、产后24~28周产妇HBeAg和HBsAg阴性比例、ALT反弹比例及母婴不良事件。共71例满足入排条件的母亲诞下73例婴儿(2例双胞胎),可见母亲基线时HBV DNA、HBsAg定量均较高。基线数据显示,在研究主要终点之一——婴儿先天缺陷率方面,TAF 治疗导致婴儿先天缺陷或畸形的发生率为0,且婴儿出生后HBsAg、HBV DNA检测均为阴性。
研究中孕妇在分娩前平均孕第27周开始应用TAF 治疗,平均疗程为12.8±4.0周,整体依从性较好,仅22.5%的孕妇有1~7天的漏服。分娩后78.9%母亲立即停止TAF治疗,14.1%在产后28周内停药,停药母亲平均治疗时间为30天,5名母亲产后持续应用TAF治疗。所有婴儿在出生2~24小时内完成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并在1月龄、6月龄分别完成第二、第三针疫苗接种,且HBsAb均>10 IU/mL,提示完全免疫应答。婴儿24~28周龄再次检测时,HBsAg及HBV DNA检出率均为0,提示TAF治疗基线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可将母婴传播率降至0。而在对母亲的抗病毒效果方面,TAF治疗将HBV DNA定量从基线时的7.78 log10IU/mL,降至分娩时的4.09 log10 IU/mL,HBsAg定量也明显下降,85.9%的孕妇分娩前HBV DNA<200 000 IU/mL。产后93%母亲停用TAF,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反弹,如HBV DNA定量产后28周时升至6.16 log10 IU/mL,52.11%母亲发生病毒学突破。
除HBV DNA定量外,产后停用TAF的母亲ALT水平也较继续治疗的母亲更高,有11例母亲(15.49%)产后发生ALT水平反弹(ALT Flare,定义为ALT超过基线水平5倍或正常值上限10倍),其中停用TAF母亲中9例,继续TAF治疗中2例,两组发生率和ALT峰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分娩前TAF治疗期间未发生ALT反弹。TAF治疗前后母亲eGFRCG变化如图6所示,虽然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提示TAF治疗期间母亲肾功能总体维持正常水平。而在婴儿生长发育方面,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正常标准。产后57.5%的婴儿为母乳喂养,34.2%为人工喂养,8.2%为混合喂养。所有母亲在TAF治疗期间耐受良好,无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的情况,且所有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1~2级,主要为恶心、呕吐、胃不适等消化道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研究中未见对胎儿的负面事件,婴儿不良事件主要为湿疹、腹泻等,发生率低,且无严重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实高病毒载量孕妇应用TAF 治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实现婴儿“零感染”,且随访至产后24~28周时母婴的安全性好,这也是首个在评估TAF的疗效和安全性时,纳入胎儿期TAF暴露婴儿的研究。目前已在开展另一项全国性、前瞻性对照研究,对比TAF与TDF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TAF http://taf.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