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特有的靶向肝脏机制赋予其高效安全的特征,TAF的体外血浆半衰期达90 min,显著长于TDF的0.4 min,在血浆中更稳定。TAF能直接靶向递送至肝脏,使得在较低剂量时即可达到相似的抗病毒活性、全身暴露减少,因此肾脏和骨骼毒性下降。1b期研究发现,≤25 mg的TAF能达到与300 mg的TDF相似的病毒抑制,但TFV的暴露减少90%以上。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显示,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TAF,摄取率约65%。
TAF的全球III期临床研究和我国III期研究显示,25 mg的TAF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与300 mg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当,二者均具有卓越的抗病毒作用。全球研究中,治疗144周时,TAF组和TDF组的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29 IU/mL)在HBeAg阴性人群分别为87%(TAF)和85%(TDF),P=0.71,在HBeAg阳性人群分别为74%(TAF)和71%(TDF),P=0.59.
TAF与TDF相比,能取得更高的ALT复常率(男性≤35 U/L,女性≤25 U/L),治疗为71%(HBeAg阴性)和64%(HBeAg阳性),TDF组为59%(HBeAg阴性)和53%(HBeAg阳性),P值为0.052(HBeAg阴性人群)和0.01(HBeAg阳性人群)。
最近对ALT复常与肝癌风险的关系得到了很多热议和关注。例如,AASLD2018上韩国学者报告,ALT复常是预测慢乙肝肝癌发展的独立替代性指标。同期来自欧洲的研究提示,慢乙肝治疗1年时ALT是否恢复正常与HCC独立相关。我国香港学者的研究表明,慢乙肝治疗1年时ALT是否恢复正常与HCC独立相关。而在2018年年底引起热议的发表于JAMA Oncology的文章中,TDF治疗后比恩替卡韦能显著降低更多肝癌风险(推测核苷酸类似物产生的干扰素λ3样作用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分析显示,TDF治疗的ALT复常率更高,并且ALT是影响HCC发生的因素。上述结果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和参考,也期待中国大陆的研究数据能够进一步探索阐明。
TAF全球III期临床试验中,治疗144周未检测到与TAF耐药有关的变异,突变病毒的表型分析中TAF的敏感性未见下降,意味着TAF治疗144周保持“零”耐药。我国慢乙肝患者治疗96周同样未发现耐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TAF https://taf.kangbixing.com/